比思维导图更简单的图形思维工具,让你思考

我在阅读《图形思考与表达的20堂课》时学到一个新词——自我表达力。人与外界接触,往往是使用自我表达力的过程:你参加公司会议,在会议上发表的意见;你写的文章,文章中透露出你的观点与思考等等。

人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不在表达。

现有的表达方式大概有4种:文字表达,语言表达,思维导图与PPT表达。但这些表达方式于我们各有各的不便之处。

文字表达:它有三不便。

一用文字表达是撰写成文稿,论文,故事等,每种篇幅都是短长篇,约几千-几万字。这没有一定写作基础,是写不好的,不然写作表达出来的东西于内于外都不好。二写作基础是能培养,但要花时间花精力。三没有耐心的人是不会去仔细阅读,甚至一看篇幅长马上就点小叉叉了。

语言表达:说话,演讲,讲课,如果有没逻辑,思维混乱,紧张害怕等因素,导致的后果于自己有不好的影响。

思维导图与PPT表达:使用这2个新时代工具来表达是很好。但它制作过程耗时长,有点复杂,要些操作技术,对那些接触新事物慢的人、上年纪的人有一定的难度。

而现在《图形思考与表达的20堂课》作者久恒启一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图解。

它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比思维导图更简单的图形思维工具,能让你思考更有想法!表达更出色!

它也没有上面几种表达方式的诸多不便,它简单,易制作,益思考,好表达。

在正式介绍图解前,奉上我对这本书的内容简述。

《图形思考与表达的20堂课》全书内容分为三个大章节,每一大章节作者都启用在教室讲课教育学生的方式用例子向我们读者介绍什么是图解,图解是怎样用关键词、圆圈、箭头等简单图形去思考,去表达,去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图解,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这一种制作简单的表达思考方式。只要有关键词,图形,箭头组成的图解就能自我表达。

可是这本书也是有些瑕疵的,就是太啰嗦了。全书有三大章节,可是作者愣是能在每一章节上不停说图解能帮助思考、帮助表达。还有分类也有点混乱,在分类图解制作技巧上他也是在每章节都有提到。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不代表作者书里用的结构,用的分类就是错的。

好了,介绍完本书后,要开始了解了解学习图解了。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简单,易制作,益思考,好表达的魔力吧!

表达

一、图解是什么。

图解,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以图思考,以图表达”的工具。它,简单不复杂,易制作,只需一张白纸,一支笔,就能轻松帮助自己完成思考,与自我表达。至于图解是什么,在这里没有比用例子来帮助我们认识图解更好的方式了。

书中例子:

图解前要准备的东西除了笔,白纸,还要有素材。素材可以是文章、书籍内容、论文、关于一切文字的材料都可以。

要图解的素材:

素材

图解成品图:

二、为什么使用图解

原因很简单。因为有很多好处。

好处1 能培养人独立思考。

现在的我们真的是很少读书,很少独立思考,也习惯了照着前人、前辈的经验做事、生活,没有一点主张。而图解,由自己独立制作,自己思考是什么样的,图解表达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

好处2 能帮人思考,帮人深度思考,让人更有想法。

会独立思考了,不代表你的思考就好,就有深度。制作图解,能让你的思维发散,看问题想到的角度从少到多,从浅到深。让你更有想法。

好处3 能锻炼人的构思力。

锻炼构思力,即是在制作图解时,在空白纸上的慢慢制作出图解成品的这期间的思维活动。

好处4 能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工作上,有图解帮忙的地方。在公司会议上发表意见,一张图解就能让你轻松表达出你的意见,不用再专门撰写意见书。

好处5 利于表达(沟通)。

就如以上参加公司会议,表达或沟通,轻松极了,出色极了。

思考

知道图解好处,动手做图解,感受图解表达,图解思考,图解沟通的力量。

三、图解怎么制作与应用

在应用图解前,要先知道并学会它的制作流程与技巧。

图解制作流程:

在制作图解前要做点准备工作:素材、笔、白纸素材:可以是文章、书籍内容、论文,关于一切文字的材料都可以。

笔:一支圆珠笔,一支荧光笔。

白纸:A4纸、B4纸都可以,但B4纸更好些,因为B4纸规格宽松,内容多就不用分开连画几张纸。

图解组成部分:关键词、圆圈、箭头1、把素材先阅读一遍,从中找出核心论点、重要的地方、有趣的表达等等你觉得有用的都标记出来。对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也用另一种颜色笔做好标记。

2、把有标记的内容再重读一遍,判断内容里的关键词,并用圆圈将其圈起来。有些内容关键词深奥难懂,可以自行翻译成让人容易理解的词语来代替。

3、图解中表达符号有圆圈、箭头。

图解中,尽量做到一张图解用2种表达符号就行了。是不是觉得图解只用这2种表达符号有点太少太单调了,但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作者久恒启一觉得:图越简单,越能发挥图解传递信息、表达的功能。对图解来说真正必要的不是图,而是思考与表达。思考与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考图解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各要素的权重有多大……要表达彼此间关系与权重,只要靠圆圈和箭头就足够了。

不过我觉得还是可以用一些除了圆圈箭头之外的简单图形。比如:爆炸型圈圈、方框、三角形。这些图形会更有冲击,更吸引人,更形象些。

抄写

4、把前几步做好标记的内容抄写到一张白纸上。作者称之为图解素材。抄写好后,要进行思考,分类。

要像书中给出的思路那样认真思考,分类全部图解素材。

思考素材间互有关系的是哪些?又有哪些是大的概念?……找找图解要素间是否有特质/相似的内容。有,就分类,分别放进不同圆圈中。用新白纸,在上面画几个大圆圈,把各要素放进去。如些一来,就有了架构,有了类别。再思考各个类别的大小,对重要性高的类别/大概念,就改画一个更大的圆圈。

5、把全部图解素材分类之后,用圆圈进行适当配置,再用箭头相互联结,后再检查图解整体结构,图解就初初完成了。

6、图解完成后要修改完善。

修改完善请遵循下面6个原则。当然这几个原则不是书里的全部原则,只是找出其中重要的原则来介绍。

原则1看清整体,作者在书里提出,以鸟飞在空中,俯视整个地面的方式去看清图解整体结构,着眼在大架构,大胆删掉多余的东西。

原则2加关键词。这是在素材中找到图解素材分类时,要为没有的图解素材加上适合的关键词。当然原文有关键词的不用换新关键词。

原则3凸显核心主题。核心主题是透过图解来表达传递的信息。所以要放在图解中心位置。

原则4留意组节。各图解素材间的关系,圆圈用哪种,用多大,用多少个,什么箭头代表了什么……这些细节都要留意,小心处理。

原则5有标题有结论。一张图解图要有标题,标题要引人注目,有冲击力。结论,30字左右即可。

原则6站在读者观点上。即看图解的读者想看到什么答案,就要制作出就答案去制作图解的图解。

介绍到这里,关于图解的基本流程基本是走完了。现在来介绍一下图解中的表达符号。

对于圆圈与箭头这两种表达符号,作者久恒启一专门在书里列举了6种圆圈,7种箭头。

圆圈

6种圆圈,在图解中表达着关系、位置、结构。

包含:即是大圆圈里含有小圆圈的圆圈结构。

这个结构就是第一种东西里有着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里再含有另外一种东西,但几种东西都能归类在第一种东西里面。

例如:会计里的“资产”,资产里有固定资产,固定资产里有楼房有汽车。

邻接:表达各要素间有接触点、彼此邻接的结构,就像分类。

重叠:2个、3个、4个圆圈相互重叠的结构。

这个结构就是几个圆圈里都有同样的东西,相互交叉,所以用重叠结构来表达。

分离:圆圈与圆圈之间各自分开的结构,表示各自独立的关系时使用。

并列:2个圆圈并列在一起,用来比较两件事物。

群立:大圆圈与小圆圈成群聚在一起的结构。

就如银行,有总行与各分行。这总行与各分行就有群立关系、结构。

箭头

7种箭头,表达了移动、顺序、方向、关系。

移动:用箭头表达如从1-5的连续顺序。要分清时间、因果连续关系。时间连续关系,是像前天-昨天-明天-后天这样子。因果连续关系,是原因-结果的因果关系。

展开:用这种箭头结构来表达情况的展开。展开是思考的展开,行动的展开。箭头能分出两个到好几个的方向。

顺序:这里的顺序就像是写作的流程,一步一步写下去的样子——思考→大纲→写初稿→修改→发布。

对立:表达彼此对立的两个因素时,用两端都带有箭头的双箭头。如上图中的对立。

互动:表达双向关系,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箭头。

扩散:表达用向外扩展的意象。这意象我理解为从某样东西,想到和达到多种自己想要的发展或情况。如图。

因果:表达诸多个情况造成某个情况。这诸多个情况是原因,结果是造成某个情况。

各种结构样式不同的箭头,表达着各种各样的关联性。

关于图解的各方面都了解清楚了,现在来看看图解的应用吧。

工作中应用

图解应用:

这个应用部分,是书的第三章节,整个章节全是教授怎么制作图解,去分析文字材料的。比如图解论文、文章、广告、新闻,也用图解来分析、讨论、解决工作问题。

为什么作者提倡应用图解表达方法来用图解思考,表达,解决沟通与工作问题呢?

因为用图解方式画出的图解图,能让人在图上一目了然、轻易看出很多东西;能让人能思考到各种各样新想法;能让制作者轻易用作表达展示自己想法观点的思考表达工具。

在这我就不一一举例子了。不懂的,大家可以往上划重新看看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中列举的例子图片,一看就会大致懂的。有人感兴趣的话,也可自行购买电子版纸质版的《图形思考与表达的20堂课》来阅读,详细了解图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