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博士盖百霖 http://m.39.net/pf/a_4786877.html
文:孙立文
图:来自网络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特别在当年家家缺粮心发慌的荒年饥月里,能吃上顿免费的餐饮,实在是望梅止渴的空想。
听说徐州有个笑话,一家居民家上午来了乡下亲戚,中午吃饭时,客人吃完一张烙馍,刚想去拿第二张,主人急忙伸手拿了张烙馍掰成两半,一半递给客人说:“你别不好意思,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吃完!”弄得亲戚刚打牙祭,就尴尬地离开了。
但是,花花世界,总有奇遇,我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却亲身经历了一件使我感念肺腑的善事,吃了一顿免费的早餐,使我终生难以忘怀。
那是在离家一公里多的王孟庄上小学时,家里非常贫穷,常常是半年糠菜半年荒,时有炊烟不冒锅冰凉的时候,说到衣服,夏天烂衫冬破棉,耍袄筒子遮风寒(即无任何内衣的粗布空袄)。
就连学习用品也缺这少那,小学时从没有用过铅笔,更没有见过钢笔、圆珠笔之类,是用一种用薄石片磨成的石板和用软石料切割成的石笔写字做作业,石板写满交给老师改过擦掉重写。
读一年级时无钱买课本,语文比较简单,我记得语文中有两篇课文是:“我家有五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人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胡昌言老师用毛笔抄在纸上订好给我做语文课本,数学课本老师动员我的同桌同学两人合用一本。
每到冬春青黄不接时,家里经常断粮断炊,每天放学回家能喝上四个眼的高粱稀饭(即很稀可以照人影的面汤)就是好的,吃顿煮的胡萝卜、红芋就是改善了生活,中午能吃上黄豆糁子拌野菜做的小豆腐渣,或高梁面拌野菜做的窝窝头就算过节了。
好多时候,家里粒粮无有,父亲想办法买或向关系较好的邻居借块豆饼,用刀切成小片,到我放学回家后,母亲把豆饼片用火烤一下,给我两片,喝点开水就算吃饭了。
记得一次,父亲确实无计可施了,正愁得无计可施的时刻,近邻郭宜顺叔叔给我家送来了一块刚榨过油的热豆饼,帮我们挨过了一个多星期,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和心存深沉的谢意。
又有一次清早,我放学回家,一看家里没动火,父母亲都苦着脸无言相对,无奈发愁,我马上出门去喊同学郭思任去上学,刚巧,人家端碗吃饭。
郭思任当小学教师的父亲郭宜勉大叔和大婶子,知道我没有吃饭,大婶子马上给我盛了碗高粱面稀饭,拿了两个黑窝窝头,盛了半碗萝卜条子菜,让我坐下来吃,我不好意思吃,要先去学校走,二位叔婶硬拉我坐到案板旁,和他们一块吃了饭和思任一块走。
这一次我虽然像过年一样饱餐了一顿,却把我羞得无地自容,以后回家一看没做饭,我再也不好意思去喊同学了,自己咬紧牙关、勒紧裤带,空着肚子回学校做作业或读书,我暗下决心,刻苦上好学,争取改变自己乃至全家的命运。
年、年代,我的弟弟孙立权在离家四公里远的魏老家上小学,他和我同样经常饿着肚子去上学,幸好同村的郭思梅女同学经常给他带些吃的,至今他仍念念不忘,一个大东北、一个大西北,二人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一次弟弟两顿没能吃上东西,趴在课桌上无精打采,被他的班主任刘林修老师看到后,立即回去拿来两个窝窝头,端着开水叫他快吃,他又害羞又感动,边吃边泪流不止。弟弟叫我打听刘老师的情况,我把他的电话号码给了他,他在数千里路外的乌鲁木齐市立即和刘林修老师取得了联系。
回忆过去,不忘初心,一顿免费的早餐,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和无穷的助力,促使我化悲苦为奋进,经苦学铸成功,用勤奋而创业,有志者事竟成,最终我先是三年多从教,后又从政三十多年,直到副科级退休,一跃跳出穷门,扭转了家庭的困境。
我的父亲看到我和弟弟都吃上了皇粮,家庭摆脱了贫穷,意味深长地说:“上学的路走对了,你们要好好工作,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
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已达小康。我一生虽然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个人,受到多次表彰、奖励,没创出奇绩,却默默无闻地为党和国家踏踏实实地做出了个人的奉献。
对给免费早餐的恩人郭宜勉大叔无多少回报,仅在物质困乏的年代,帮他在全县唯一的沛县砖瓦窑厂买了三间房屋的一级青瓦,还有宜顺叔他们晚年,逢年过节我必去看望,直至他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