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那会,我曾参加过米的长跑。第一次参加时的那种感觉,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当跑到约米时,估计是到了一个“极点”,喉咙里好似被异物堵住了,呼吸不流畅,双臂摆不起来,双腿也拖不动……感觉整个人都要崩溃掉了!
当时,大脑里,有两个声音在激烈地斗争:一个声音在喊:“停下来,停下来!”另一个声音在叫:“坚持住,坚持住!”
最终,“坚持”打败了“停下”。虽说我没有拿到什么奖项,但我却战胜了自己,收获了“咬牙坚持做事”的胜利。
没想到,我的阅读,在前两天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刚参加读书营第四期时,感觉新鲜,劲头还比较足。阅读、写笔记,也没觉得有多大困难。总之,还算顺利。
可到读书营第五期开始的前几天,工作与家庭中的各种忙事赶巧聚在了一起。整天忙东忙西,忙得焦头烂额。关于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严重不足。于是,懈怠感油然而生。
这如同又回到了长跑过程中那个难捱的“极点”,心底里多次发出呐喊:停下来,停下来!
自我斗争了几天,幸好没去做自己情绪的奴隶,而是选择了继续跟进。
这正如李笑来所说:“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是的,只有三五分钟热度,什么也做不好。唯有坚持,才是制胜的法宝。
当然,只要坚持做事,就得投入大量的时间。
为了学会英语,钟道隆先生、俞敏洪、李阳等,都付出过常人想象不到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钟道隆先生,请看他的坚持:
每天听写A4的纸20页,晚上开会晚了也要补上。三年内写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用去了圆珠笔芯一把,听坏电子管收音机9部,半导体收录机3部,单放机4部,翻坏词典2本。
下得了这般功夫的人,怎能学不好英语呢?
曾读过网上一句很火的话:“如果你像傻子一样,天真地坚持一件事,全宇宙都会为你让路。”
是的,只要死磕认定了的那件事,谁都会成为大咖。
村上春树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咖级牛人。
村上春树,既是一位小说家,也是一位运动爱好者。在写作和运动上,他都坚持了三十多年。
写长篇小说时,村上春树规定自己一天写十页稿纸,每页字。他每天连续五小时坐在书桌前,不管想写还是不想写,像打考勤卡那样去完成任务。
对于运动,村上春树差不多每天都跑步或游泳一个小时。此外,一年跑一次全程马拉松,还出场参加铁人三项赛。
坚持写作,让他佳作不断,著作等身;坚持运动,让他心灵强韧,耐力持久。
三十多年的坚持,他把写作和运动变成了生活常态,并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规律。
事实上,要做一项长期工作,规律性是有极大意义的。
如果愿意做时,就多做点;如果不愿意做,就少做点,这样是不容易产生规律性的。
所以,做事最好在固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对固定的事情,这样最容易形成规律,养成习惯。
而阅读,就是一项应当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先做好合理规划,明确什么时间阅读,什么时间写阅读笔记,然后将其固化下来,形成规律,变成常态。
只要按自己的节奏,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每天读一点,每天写一点。
相信在细火慢炖的坚持下,阅读的复利将会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