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雅倩
口述|陈兴荣小米生态链须眉科技创始人
来源|润商财经
从年底,须眉科技创始人陈兴荣开始每天只睡6个小时,身份的转变,让他每天身上都打满了鸡血。
在此之前,他是美的小家电的“年轻的老干部”,在广东顺德小家电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人称“电饭煲王子”。后来,陈兴荣先后供职于格力、TCL等家电企业的高管。十几年的行业淬炼,使其成为了小家电行业的一名老兵。
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名创业者。40多岁,正是职场精英男士拼事业的最理想时机,陈兴荣为啥这么想不开,踏上了创业这条不归路?
陈兴荣最敬佩的产品经理是英国首富詹姆斯·戴森,他不奢望成为中国版的“詹姆斯·戴森”,但求能做好一款颠覆中国传统的小家电。
在做须眉科技之前,陈兴荣尝试了净水器、空气净化器这两个传统家电未涉足的领域,企图弯道超车。但进去一看才发现,行业水太深,没钱、没人、没技术根本玩不转,虽然第一次创业的净水器项目被人收购。
机缘巧合下,陈兴荣结识了小米生态链的“德哥”和谷仓学院院长“洪博士”,那时候,小米生态链正在像找老婆一样找人。陈兴荣在小家电领域的深耕,敲开了小米生态链的门。
他为小米生态链设计的第一款米家便携电动剃须刀,揽获了德国reddot设计奖、日本G-Mark设计奖、中国设计红星奖、德国iF设计奖,几乎世界公认的工业设计奖,陈兴荣都拿了个遍。
今年2月份,须眉历时30个月打造的旗舰产品“米家往复五刀头电动剃须刀”上线众筹,众筹7天,总金额突破五百万。
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rpm马达转数且续航能力能达到60天以上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市场上定价都在-元,而参数上同样达到同等水平的米家往复式五刀头,定价不到块。
一个国内新晋品牌,是如何做到性能不输大牌,同时又能兼顾性价比的呢?这次两个多小时的畅聊,陈兴荣为我们揭开了迷雾。
01
真旗舰,
是全面KO
对于2月份开启众筹的旗舰产品米家往复五刀头电动剃须刀,陈兴荣倾注了30个月的心血。
在小米商城上众筹时,7天突破了万,“要是没有疫情影响,我们原本的目标是万。”
这个产品,陈兴荣和须眉团队熬的太苦了。
“从年底启动项目以来,将近一年的时间,都在做产品的基础研发,特别是电机部分,采用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磁悬浮马达,在材料方面,我们无从模仿,没法走捷径,就只能一个一个试,最终试了40多种材料,才确定稳定性。”
“到了年底,我们才开始正式打模、进入内侧,这一年时间对于五刀机身的各配合、浮动、防水等性能问题已全部改善。要将声音与剪切力的平衡点找到,这个平衡点还是取决于电机与刀头的配合、包括电控程序的控制。太难了。”陈兴荣感慨。
这一年的时间里,电机的结构也大改了一次,很多电机的相关部件也重新开了模。弹性支架的模具方面一直做不好,成型出来一直是变形状态,没办法,须眉淌的就是前面曾经没有的路,只能一个一个试。
还有与刀头之间的配合,弧形刀的变量太多,刀与刀之间的缝隙都是以微米计算的,“越是精细的设计,越能体现一个产品人的匠心精神,我们中国到现在为止,都生产不出一颗圆珠笔笔尖,都得依赖进口。
所以,5刀头并驾齐驱的设计,一定是颠覆式的。国际上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5刀头往复式,我们是引领行业的那一个。”
除了这些常规的美学设计,须眉科技还在产品细节上引领行业。
米家所有系列的剃须刀,都采用了Type-C接口。“这是我们首先将Type-C接口引入剃须刀品类,在此之前,大家都用两针接口,我坚持将Type-C引入剃须刀,即便是在成本上多花钱,我也愿意,因为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Type-C是电子产品接口标准化呈现。”
这种死磕细节的标准化,从很大程度上来讲,都是站在用户角度下功夫,不是自嗨,也不是炫技。
02
抓住核心科技,
突破“卡脖子”
在对话现场,陈兴荣让助理一趟趟拿来自己的产品与友商的产品反复比较。
对于博朗、松下的产品,陈兴荣一口气能将其参数、卖点如数家珍,仿佛是博朗和松下的产品经理一般。
国产的剃须刀和进口的差别太大了,就拿博朗的旗舰产品巅峰9系来说,除了手感上的差距,最主要的差距就是国产剃须刀动力不足,剃不干净。
而博朗的巅峰9系,剃起来快准狠。这其中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马达的研发。
“人家的技术,不是拿来就能用的。我们拆了那么多机器,不是说拆了别人的,一研究就能二次开发出一模一样的。如果跟在博朗、松下后面捡技术,我们永远都是落后于人,永远都被‘卡脖子’。”
要想做一款属于国产的真旗舰,就必须沉在最核心的技术上独立研发。
须眉的旗舰产品,五刀头往复式电动剃须刀采用创新的专利线性马达技术,突破新结构,采用专利弹性支架结构;突破新材料,采用几十种航空级材料测试数百次后,给出最优性能。
30多月的产品研发周期,一多半时间给了这颗“心脏”,最终实现了五刀头同频震动。
一般旗舰剃须刀马达能达到0rpm,好一点可以达到rpm-rpm,我们测试的时候,一再的突破行业标准,让这款旗舰机达到rpm。
“男人的剃须刀和跑车其实是一个道理,如果有足够的预算,我们一定愿意去买兰博基尼而不是桑塔纳。为什么,因为兰博基尼够man,我们的马达就跟兰博基尼的发动机一样。采用减震技术,震动时发出的声音,会像兰博基尼的声音一样让人愉悦。”
你会认为兰博基尼发动的声音是噪声吗?
当然不会。
为了让米家五刀头往复式剃须刀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须眉团队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下了很多猛功。
比如首创的对称磁吸式刀头,用户不必刻意对安装,即便是闭着眼睛,刀头都可以“咔”的一声,轻松归位。
所以想抓住用户的眼球,一定要在用户看不见、用得爽的地方做研发,让大众产品高质化。
很多人都看不懂小米,觉得小米的核心是性价比,其实不然,如果小米生态链的产品一味拼价格,总有比小米压的低的,华强北、义乌小商品市场都是最典型的代表。
消费升级下,产品的创新能力和优质体验,才是一个品牌长久发展的护城河。
03
看透本质:
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
须眉科技主打毛发和美发,美容产品。近年来,“他经济”的体量迅速攀升,男性越来越重视个人护理,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开始重视伴侣的个人形象和人格品味。
基于这样的市场调研,须眉科技在做剃须刀时,解决用户1到两个痛点。
举个例子,在剃须刀品类里,做的好的品牌几乎被国外巨头垄断。
长期霸占市场的松下、博朗、飞利浦等国外巨头,以及国内的性价比之王飞科、奔腾等,他们为男性打造的“第一把刀”,大多都不方便随身携带,当商务男士在出入办公场所、出差旅行等场景中时,一个便携的“第二把刀”已经成为了刚需。
陈兴荣补充:“我太理解男人了,如果某一天早晨出门忘刮胡子,或者思考问题摸下巴时,发现胡子没刮干净,他一定会焦虑一整天。这时候,一个小体积的剃须刀,会解决很多人的痛中之痛。”
须眉设计的米家便携电动剃须刀就是解决了这一大痛点。扁平轻巧的体积,装在裤兜里丝毫不影响生活,如果出门在外有剃须的需求,你可以随时去洗手间处理。
还有一个续航问题,也大有空间可为。
说到续航,须眉的剃须刀,官方说充电一小时可以续航60天,可实际上,一般会比60天再多出10天以上的时间。
这样超预期的体验,会让用户主动为产品说好话。陈兴荣还提到一个细节:“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剃须产品,说没电就直接戛然而止了,不留一丝丝情面。这样导致一些的非常尴尬的情景,胡子剃一半,剃须刀去充电了。”
而须眉在做续航时,到了快没电的时候,剃须刀会提前缓缓减慢它运行的速度,提醒你产品快没电了。即便这样,它也会足够支撑你剃完当次的胡须。
实在遇到紧急的时刻,充3分钟电,须眉的剃须刀就会重燃续航,让你完成一次剃须任务。
这样贴心的超预期,让很多心思粗旷的男士,也连连称赞。
结语:
过去30年,中国所有领域几乎都是稀缺型市场,物质稀缺、精神稀缺,甚至价值观稀缺。60后、70后视野局限,对于“好产品”甄别能力,更别提鉴赏能力。
未来10年,是大消费的10年,是消费升级的10年。当90后成为新消费主力军时,拼的不是品牌,而是产品。
这个时代下,如果一家企业不能通过产品优势和服务升级获得市场辨识度,那么消费者凭什么买你的账?反之,做颠覆传统的、顺人性的产品,就会赢得杀出红海的机会,赢得用户口碑。
在结束跟陈兴荣的对话时,他对笔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凭什么不能花不到块,就买到一个品质等同于博朗两千块的剃须刀?我们中国同样不缺性价比高的好产品。30个月不是我的极限,再长一点时间,我们也要做。”
消费升级下,中国制造正在被世界看到,在剃须刀这个品类里,颠覆博朗的,一定不是松下。颠覆松下的,也不会再是下一个松下。因为,靠品牌吃饭的日子,在中国一去不复返了。
实现产品的最优解,让消费者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真正懂年轻人的好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