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筑生本可以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博士生,因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里,把著名数学家Smale提出的‘四大猜想’中的一个给干掉了。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授予张筑生博士学位,只是由于校长张龙翔过于谨慎,‘新中国第一位博士’的荣誉才被其他学校的人获得。第二年,张龙翔急了,专门请了一百多位专家给张筑生一个人搞博士论文答辩,场面极其壮观。
张筑生自留校后,一直从事最基础的教学工作和教材编写工作,做着一些人眼中的“傻”事。第一“傻”,编写教材。在北大,只有科研成果才是教授的立身之本,而编写教材则不算科研成果。但张筑生毫不犹豫地放下课题研究,接受了领导交派的任务。白天上课晚上整理书稿,整整花费了5年时间,圆珠笔芯写干了一大把,《数学分析新讲》一、二、三册相继面世。至今这套教材还是数学系教学的首选教材。
张筑生一生先后编写了三本书:《微分动力系统原理》《数学分析新讲》(共三册)《微分拓扑讲义》。
第二“傻”,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担任这项工作又是一件对张筑生没有任何益处的工作,不仅无法出科研成果,而且在北大是不算教学工作量;但张筑生一干就是5年。
为了这项工作,张筑生把命都搭进去了。年查出鼻咽癌起,他又患了严重的结肠炎,癌变也转移到了肝部。那年在天津南开大学,他一个人为名预赛选手办培训班,从出题、判题、讲课到讨论,他唱了七天‘独角戏’。七天里,他口腔溃疡、唾腺损坏、严重的结肠炎、全身骨头疼,还有晚期肝癌引起的腰以下严重浮肿,每天只能吃一点牛奶、葡萄糖、豆腐等流食。
第三“傻”,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办的“数学教师研讨班”授课,一讲就是8年。张筑生头几年他分文不取,后来才拿点授课费,但无论有无报酬,他都风雨无阻,单手骑着车穿行在车流人海之中。病情严重时,一天要上几十次厕所。为了上好一堂课,他要提前一天节食,上课当天则禁食禁水。
他无法参评博士生导师,却成为北大师生心目中的一座丰碑。张筑生教授具有很高的学术天分和创造才能,完全有能力攻克世界性的数学难题,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可是张筑生在北大几十年,没有什么重量级的科研成果面试,直至2年2月因病去世仍没评上博士生导师;但是他的教学和编写的教材在北大师生中竖起来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