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保山悠悠熏肉情掌上保山

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回克板桥先要甩碗熏肉米线。”板桥人总忘不掉家乡的美味。

“克板桥甩碗熏肉米线。”外地人总想着板桥的这一美味。

板桥熏肉米线,美的不是米线,而是熏肉。熏肉,保山每个村子都有,数板桥的最出名。据说当年“板桥十子”之一,丁家馆子最擅长制作熏肉,成就了板桥熏肉的名声。

故乡的熏肉叫烘肉。小时候难得吃到一片烘肉,偶尔尝一点是大人做客时攒回来的。那时候农村很穷,做客一般不带孩子,因为主人家只计算一家一个客人,除非至亲或最近的家族才一家子去的。奶奶在世的时候,一般是奶奶一个人去,一则父母怕耽搁农活,二则是想让奶奶去吃点好的。父母的孝心奶奶领了,但席面上的肉奶奶舍不得吃。那时候的席面不像现在大碗大碟,而是一桌八个人就每盘肉菜按八份配搭,酥肉有八小坨、四方肉匀成八丁点儿、烘肉切成八小片……一桌坐满,客人们就拿出手帕或菜叶子(那时没有方便袋),把自己的一份包好,才开始吃垫在肉下面的蔬菜(俗称垫碗)。

奶奶去做客那天,我们几个小孩从奶奶出门开始,就把盼望化成口水一口接一口往肚里咽,跑到大门外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看到小脚奶奶一拐一颠转过小路,攒的肉在手里小心翼翼地拿着。虽则我们几个小家伙就像巢里等待已久的雏鸟,张开大嘴等鸟妈妈把虫子喂到嘴里,但我们没有马上去分奶奶手里的东西,而是簇拥着奶奶嗅着香味走回家,把东西盛放在一个碗里,等着父母回家每个人都尝点(肉太少了,算不上“吃”)。奶奶看着我们几个馋鬼一边说“留给你们的爹妈一点,他们苦呢”,一边把那片烘肉撕成均匀的几条分给我们。我们把烘肉慢慢地放在嘴边,非常珍惜地咬下一丁点,含在嘴里等香味溢满整个口腔,每个味觉细胞涨到最大,才慢慢地咀嚼后咽下去,两寸长圆珠笔芯粗的烘肉条,我们要吃好几分钟。那种香味伴着对奶奶的思念,一直是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每每想起眼角都会酸酸的。

吃到正宗的板桥熏肉是谈恋爱时第一次到女朋友家。女朋友是板桥人,毕业分工到我的家乡。我们好上后,她经常夸耀板桥熏肉。第一次去她家,她就先把我带到板桥街,一起吃熏肉米线。老板在米线上面放上一小撮熏肉,我三下五除二就把熏肉捡吃完时,女朋友尚未动筷子。她把自己碗里的熏肉夹给我,我来不及阻拦只好说“真贤惠。”女朋友一愣,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的打趣,娇羞地看了我一眼把头低了下去,一片红云弥漫双颊,如雨后骄阳下的粉荷在摇曳。吃晚饭时,女朋友变戏法似的摆出一大盘熏肉。吃过几次醇香的板桥熏肉后,女朋友变成了妻子,我也顺便把自己“嫁”给了板桥。

邻居大哥年轻时到偏僻的外地烧砖瓦讨生活,艰辛的劳动与诚实品质给他挣来一份家业,过上了小康生活,五十多岁就不再奔波,在街子上盖了铺面房,安享晚年。大哥非常重视女儿的教育,不让她们吃自己吃过的苦,两个女儿都读成了书,跳出农门,在城里工作,在城里生活,孙子孙女在城里读书。

女儿是吃着大哥亲手制作的熏肉长大的,熏肉是她们割舍不断的乡愁,这份乡愁顺利成章地传给了下一代,隔上十天半月孙子孙女总叨念爷爷的熏肉。一接到电话,大哥就乐颠颠地去准备熏肉了。

大哥说板桥熏肉有“四绝”。一是颜色绝,外面黑不溜秋,里面红润亮丽;二是味道绝,外面酥香,里面醇香,越嚼越香;三是刀工绝,切丝细得能绕筷子,切片薄得像张纸;四是制作绝,腌、焐、熏、炸、卤“五子登科”。

大哥给我展示了制作板桥熏肉的绝妙过程。

腌:选最好的里脊肉或后腿肉,每一块不低于一斤,加入花椒、茴香、草果、尖椒、姜片、米酒、酱油等,腌制三、四个小时,使肉充分入味。

焐:选用青松毛、青蒿子和柏树叶作为焐肉的材料,铺一层材料,铺一层肉,最后把肉严严实实包住,在铁架下面点小火,使植物的清香慢慢浸到肉里。焐的时间越长,植物的香味就入的越多,熏肉就越好吃。

熏:焐了3个小时以上,就开始逐渐加大火力,但不能燃出火苗,用烟把肉慢慢地熏干。

炸:把熏好的肉一坨一坨地放到油锅里炸,炸到外表焦黄才可以。炸得好,切的时候才不会散,想切什么形状就能切成什么形状。

卤是最后一个过程,把肉放在“卤姜”锅里卤。“卤姜”是板桥的另一乡村美味。熏肉在“卤姜”锅里文火慢卤2个小时,调料的精华慢慢渗透进去,卤汁中和了熏烤的燥性,变得醇厚丰满,熏肉就回味十足。

这样制作的熏肉,刚切开一股植物的清香就迎面扑来,放进嘴里,醇香就沿着舌头钻过鼻梁骨一直香透后脑勺,吃完后还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听完大哥的介绍,我顺嘴就说“真麻烦”。

大哥一点也不生气,笑呵呵地说“一点也不麻烦,美食是值得期待的,慢工出细活,就像人与人的感情是岁月慢慢培养出来的。”

是呀,吃了近四十多年的熏肉,忘不了的是包裹在熏肉里的深情;吃了二十多年的板桥熏肉,忘不了的是妻子当年那一次娇羞的低头;看了邻居大哥加工熏肉的过程,感动的是亲情在熏肉制作过程中的积淀与升华,原来爱是会传染的。

文:李国才

图:李国才、娄忠祥

编审:李显耀

责任编辑:杨冬燕冉懦珲

-

邮箱:bsrbwx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