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丨博物馆,让历史照亮未来海报新闻

记者卢昱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共同探讨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博物馆面向未来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及时调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无论是齐长城、青州古道、海上丝绸之路这样一条线,还是城子崖、纪王崮、琅琊王墓那样大大小小的一个点,博物馆像外挂了时光机的地图,在这里,观众可以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回溯文化源流。文物在传世多年或被考古专家从地下唤醒以后,和我们处在同一个时空,重量、质感、味道在历史洪流的裹挟中,被赋予了视觉、触觉、嗅觉的体验。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地标,也是文化展示、输出窗口。“每到一座城市,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博物馆是城市乃至国家历史最生动的写照。对于培养当地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多博物馆里,我总是能看到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和临摹展品的成群结队的小孩子,老师也努力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去解释一件件或知名或小众的藏品背后的故事。”山东大学毕业生王玉凯说。在法国小城尼斯的马蒂斯博物馆,王玉凯偶遇临摹马蒂斯画作的幼儿园小朋友。马蒂斯后期的作品很“狂野”,尽管美术老师教得很认真,但孩子们“奇形怪状”的临摹让他忍俊不禁。“开怀之后,我深深觉得,从小氤氲在大师的真迹中,对培育这些孩子的艺术素养一定大有裨益。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有更多这样的走进博物馆、走近大师的机会。”王玉凯说。博物馆学研究的各种理论在不断更新,人类的好奇心却永不过时。近年来,山东各地民间开办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极大丰富了齐鲁文化的地层。回望山东最早的博物馆,即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年在青州创办的博古堂,是中国历史上首批出现的几处博物馆之一。之后,随着胶济铁路建成通车,年,怀恩光等人募资在济南府南关一带征地30亩,始建新博物馆。次年12月,一期工程建成,定名为“广智院”,借以传达“广其智识”的意思。当时,广智院日常的展览以普及科学常识为主,展示各种动植物标本、地理模型、矿物标本、天文图画,并介绍无线电、鱼雷、汽艇、潜水工具。清末民初时期,每年到广智院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年,学者胡适来济南时,曾参观广智院,除了在当天日记中详尽记述了广智院的历史和陈设外,他还写道:“此院在山东社会里已成了一个重要教育机关。每日来游的人,男男女女,有长衣的乡绅,有短衣或着半臂的贫民。本年此地赛会期内,来游的人每日超过七千之众。今天我们看门口入门机上所记的人数,自四月二十六日起,至今天(七月七日)共七十日,计来游的有七万九千八百十七人。”到年,年参观人次达40万之多,广智院是当时济南最火的展览场馆。人文历史的魅力,历久弥新,照亮未来,也为时下热销的文创产品写下注脚。从冰箱贴、雨伞、钥匙扣到眼镜布、摆设抱枕,从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到文徵明亲手栽种的紫藤树种子、瓷之色系列彩墨,文创产品已超越文房四宝、摆件雅玩、服装配饰,还延伸到家居产品领域。在国外,有的汽车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竟是最新款的汽车,令参观者大吃一惊。“不同于千篇一律的纪念品,我去过的很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高度注重与博物馆历史和藏品的契合,很明显是花了大心思的。甚至可以说,有的产品本身具有相当的艺术高度。这样的产品,往往能够让参观完博物馆的访客眼前一亮,忍不住选择一份带回去。也只有这样的文创产品,在商品属性之外,能够真正起到纪念文明、传播文化的作用。”王玉凯说。契刻有占卜文字的甲骨、洪武通宝金币、古钱币“大布黄千”、红陶兽形壶、玄菟太守虎符、鲁王之宝木印、孔子见老子画像石、玉牛首形饰……近日,山东博物馆上新“国宝”系列盲盒,以上款式皆以山东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原型设计。“这款考古盲盒经历了一年的筹备期,从去年的5月18日开始,经历了设计、上线、生产等过程。”山东博物馆产业发展部副主任孙若晨说。起初在选择文物的过程中花费了不少心思,既要选择能够代表山东历史文化的藏品,还要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让游客体验挖掘和考古的乐趣,最注重的是藏品都必须来自出土文物,而非传世文物。各种脑洞大开的创意产品,让博物馆中静立的文物灵动起来,它们身上一个个元素跳出玻璃柜,与观众和谐互动。而在背后,博物馆中藏龙卧虎,一代代专家,无论从事考古研究,还是器物修复工作,他们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甘当“压舱石”。“做学术是我一辈子的爱好,我是乐在其中的,而且经常会有时间紧迫感。”潍坊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敬明在吉林大学考古系毕业后,回老家潍坊从事考古研究。认识孙敬明的朋友说他是生活在现代的“古人”。他没有手机,只有通过办公室座机才能找到他;他不会开车,以前上下班还骑着伴随了他20多年的自行车,近两年才开始骑刷卡存取的公共自行车;他不用圆珠笔,一年到头都用“蘸水笔”写字;翻开他的日记本,里面经常会出现即兴而作的古体诗。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身披如此多头衔的孙敬明孜孜不倦,将古文字和历史文献民俗资料相结合,学术成果斐然。只看真假,不估价格,也不出鉴定证书,是孙敬明的鉴宝原则。从事文物工作近40年,他义务鉴定过的民间藏品有万余件,家中却没有任何收藏品。“考古不收藏是考古工作者的职业操守。要说我的藏品,有,全在我的脑子里;只要我在一天,它们就在一天。”孙敬明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