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读过的内容,你迟早会忘掉为前提去

有人说“既然会把读过的内容都全忘光,那读书本身不就没有意义了吗?”

无论一本书的内容多么令人印象深刻且有意蕴,但只是读过,这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

史蒂夫·乔布斯曾在自传中提到,他在大学时期学习书法,而书法则对他后来开发苹果计算机的字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他在学生时代学习书法的这一种“输入”,和开发个人电脑的一环———设计字体的这样一种“输出”联系到了一起。

这种输入与输出相联系的意外性和较长的时间间隔,正是学习通识的一个大特征。

为了能将通识类书籍的阅读与工作相联系,我们必须要做的一点就是“抽象化”。

所谓抽象化,就是舍弃细枝末节,提炼精华,总结出一个“简单来说就是**”的结论。也就是说,要将构成事物运转的基本结构提取出来。

在经济学领域,这被称为“模型化”。

当养成了“抽象化”的习惯,就会产生无数附加作用,其中一个典型就是“辩论能力变强了”,因为抽象化正是理论本身。

没有“抽象化”地读一本书,我们只会变成一个“博学的人”罢了。

虽然对很多领域都有了解,但是这些的知识却并没有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请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为这种“可惜的人”。

人读过书就一定会忘记内容,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去打造一个“忘了也没关系的机制”。

书在购买的时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只有读者和著者完成对话,书写了种种内容,这一作品才算完成。

就是说,应该一遍去划线、书写,一遍阅读,要把这本书读“烂”。

如果你觉得划线和书写会把书“弄脏”,那么你可以试试“如何优美的弄脏一本书”吧。

划线的三个工具:

三色圆珠笔中的红色:在地铁中使用。红色最显眼,重温的时候可以一眼看出来,

油性彩铅笔:在床头使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退下线圈或撕一下皮就能马上写出字。”

荧光记号笔(橘色):在书桌上使用。即便文字上画线,也丝毫不影响阅读效果。

读书笔记的制作三步骤

第一遍:画线

如果你感到迷茫,那么总之先画线就是了。你需要设置这本书是否值得重复看,是否有价值,是否有记录的意义。

应该“从一段文字的开头一直到结尾”完整的画线,阅读第一遍的时候,我们只需“找到重要的地方”,或者“读个大概”的程度即可。

第二遍:选出5项

辨别画线部分是否有摘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也正因为此,将摘抄上限设定为9个部分。

通过“选择”,让内容在头脑中扎根。

第三遍:摘抄

将摘抄内容对于商务和实际生活的“启发”也写出来。整理的方法有一下三种:

1、记录有趣的部分

2、关于"启发,只要记录一下注意点或者灵光乍现的内容即可。

3、要写下“行动”

“阅读三遍”之后的书,就算你将它的内容都忘光了也没有关系。因为你必要时随时能提取所需信息。

找一个可以随时检索的工具用起来,书中推荐“印象笔记”。

想要更加具体的找到内容,可以添加主题,增加你的“注意”。

所谓阅读的技术,与其说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如何活用一本读过的书更为准确。

活用的办法只有两种

第一,摘抄重要部分,保证必要情况下随时能够检索到。

第二、一有机会就去重温。

摘自《阅读变现》第五章通识类书籍怎么读

欢迎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一起抱团前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