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占比近七成的背后我

北京中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1.html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稳步提升,发明专利授权和拥有量中,国内所占比重稳步提高,分别达到78.8%和69.0%。

看着很振奋人心对不对?可惜这种数量上的优势,并不意味着质量上也占优势。中国虽然是世界制造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多数产业大而不强,其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材料被他国垄断,这样的经济带动别人的发展多于自身的强大。

从统计角度看,在所有有效发明专利中,中国国内维持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在前述35个领域当中,28个技术领域的数量少于国外,特别是光学、电机电气装置、音像技术、医学技术、运输、计算机技术等6个领域,中国与国外差距明显,芯片技术等都包括在其中。

众所周知,对外依存度极高的“缺芯”问题却始终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最大的痛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部件和材料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芯片90%依赖进口。不仅仅是芯片问题,我国许多产业都被国外技术卡住喉咙,小到一个圆珠笔芯里的滚珠,大到汽车必备的发动机……

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国要赶上美国现在的科技成就,至少要花上20年。

在光学领域方面:远落后于美国

目前能加工出超大直径光学透镜的,只有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高端的光学强国,美国的科研光学领域领先于中国,并且领先幅度不是一般的大。

在中国攻关4米直径的大型巨型透镜设备时,美国已经在研制直径米的超级薄膜透镜设备了,这差距,甩的不是一点点。

更要命的是,巨型透镜设备体系是军用光学侦察卫星和侦察系统的核心关键设备。

美军的“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在世界先进的侦察卫星中可谓是大名鼎鼎。“锁眼-12”(KH-12),可进行轨道机动,对重要目标详查时可降低高度;兼有普查和详查功能,遥感设备先进,分辨率高,地面分辨率达到0.1-0.3米,足以清点沙漠中的坦克、帐篷和人员。

人工智能领域:

人工智能被喻为新一项改变世界的技术力量,全球国家对其垂涎不已,在其他国家的AI创新尚处于萌芽阶段时,美国积60余年之功,AI企业数量全面领先全球。

截止到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家,其中美国拥有家,占据42%;中国其次,拥有家,占据23%。中美两国相差家。其余家企业分布在瑞典、新加坡、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

中国虽然已经在论文发表数量上超越了美国,但中国学者的研究影响力尚不及美国甚至是英国同行。

几乎人人都知道苹果的私人助手Siri,是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在年投资的CALO计划,而此计划同样可以追溯到斯坦福大学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人工智能课题研究上。

医学技术领域:无论是高端药物还是医疗设备,都以进口为生

据中国科学院俞德超教授介绍,过去几年美国批准了48个肿瘤新药,基本上每个肿瘤都有1-5个新药上市。比如说肺癌五年前医生只有3种药可以选,今天医生可以选十几种治疗肺癌的药物。美国的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直线下降。今天,美国患肿瘤五年的存活率是70%,而中国连30%都不到。

中国的高端药物基本要从欧美国家进口。医疗设备和医疗耗材也是如此,国外品牌几乎垄断国内市场,其中,通用电气在核医学类、超声影影像类、磁共振MRI、CT类妥妥割据市场。

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团队做过一次调研显示,在传统医学成像(CT、磁共振等)上,我国最早的专利比美国平均晚20年。在专利数量上,美国是我国的10倍。这意味着整个产业已经完全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里了,所有的知识产权,所有的原创成果,所有的科研积累都在国外,中国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更现实的情况是,在这一“赛道”中,已领先发展50年的国外龙头企业布下大量的“专利”壁垒,限制了后来者的跟随和超越。

“目前国产医学影像设备的大部分元器件依赖进口”,王坤说,国内企业如果从头研发将根本无法盈利,而且至少要花10年、20年才能达到别人的现有水平。而到那个时候,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又发生了变化,还是竞争不过国外的企业。

需直面技术之弱,突破核心技术关卡,掌握话语权!

纵观中国产业发展,虽然规模大,但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导致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弱势,而发达国家则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或关键部件,牢牢掌控着产业主动权。

华为P10内存门事件敲响中国手机核心元器件的警钟,清楚暴露出中国产业脆弱、不堪一击、话语权缺失的尴尬与无奈。存储领域是国产半导体产业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尽管近年来国家为了发展存储产业加大了力度。这也仅仅是制造层面,存储器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三星、SK海力士、美光、闪迪以及东芝这些厂商手中。

经过我们这30年奋力追赶,我们与美国距离虽然不是差十万八千里了,但是还差得远,二万五千里总是有的,举例来说,在复合材料领域,杜邦积累的工艺数据,就是目前我国已经掌握的数据25倍以上,在涡扇发动机领域,我国做完的材料和工艺试验数量,不过GE的5%而已。

对此,业内官员也提醒说,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上还存在短板,仍需努力提升专利质量。专注解决产业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特殊材料,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使中国的产业要由大变强,拥有话语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