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有个事儿一直压在中国制造业的头上:
如果不是李克强总理说出来,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笔头不锈钢材料还需要从日本进口。
但是,现在事情有了新变化:
这就是圆珠笔的生产线
这份文件显示,太钢完成了笔尖钢制定标准的工作!
完整视频
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直径0.5-1.0毫米的碳化钨球珠我国可以生产并大量出口。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
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认为,钢材要制造笔头,必须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配比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着钢材质量,这个配比找不到,中国的制笔行业永远都需要进口笔尖钢。
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中国必须自主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太钢突破的灵感来自家常的“和面”:在相对应的钢水里加入工业“添加剂”。普通的添加剂都是块状,如果能把块状儿变细变薄,钢水和添加剂就会融合的更加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切削性。
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试验在年9月取得成功,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了。
目前,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正在进行极限测试,在同一个角度下,每支笔芯都要连续不断地书写米不断线。现在,一些笔头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在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来源:FM山西综合广播、人民日报、工业智能化
热门图书排行
?锻压工艺与装备图书排行?辅助设计软件图书排行?生产管理图书排行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版权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