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唐朝的三彩仕女陶俑。原本我和兄弟姐妹们在博物馆里呆得好好的,但自从重庆大学出了个赝品博物馆,我们就都坐不住了。今天我就代表其他兄弟姐妹,为唐三彩正名!唐三彩仕女俑局部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这些出生在唐朝的陶俑,是以唐朝的仕女、将军等为原型制作的。匠人们先依照他们的样子,捏出大致的发型、动作和服饰,接着用小刀刻划出五官,再在炉火中烧制定型后,最后施以釉彩进行烧制,因此我们才会如此栩栩如生。唐三彩女立俑故宫博物院藏大唐虽然已经远去,但盛唐的气韵却依然保留在我们身上。你们看,这位姐姐发髻高挽,眉目秀雅,内穿襦衫,外披帛带,站姿挺拔如松,神态优雅端庄,这才是大唐仕女应有的形象。重庆大学博物馆中的唐三彩陶像网络图片再看看重庆大学博物馆中展出的唐三彩仕女俑,长着柿饼脸、斗鸡眼,身上还涂着比圆珠笔还要蓝的洋蓝彩,手上还捧着个奇奇怪怪的玩意儿。那位捐赠它的教授,审美到底有多低,才会认为这是我的姐妹?他把这种东西捐献到大学博物馆,还组织学生们参观学习,对得起历史吗?重庆大学博物馆中的唐三彩陶像局部网络图片生气归生气,但我也不能光顾着说假货的事情,我再来给你们讲讲关于我们唐三彩的那些事儿。别看我们的色彩如此浓艳,其实我们并不是唐朝人的日常用具,而是一种陪葬品。之前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我们就是在棺材铺里出现的。《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唐三彩我们之所以成为一种陪葬品,是因为我们的釉料中含有铅,人体长期接触铅就会导致中毒现象,所以不能作为实用器。而在我们出生的唐朝,人们信奉的是“事死如事生”的思想,因此很多高官显贵都愿意将我们作为随葬品。但到了唐朝的第八位皇帝——唐玄宗时期,他倡导节俭之风,还颁布一系列规定限制官员们的葬品,因此唐三彩的需求量也逐渐减少。唐三彩刻花三足盘故宫博物院藏唐三彩凤首壶故宫博物院藏但烧制我们的匠人总是要吃饭的。他们为了活命,开始减少釉料中铅的含量,并生产出一批实用器,但生产出的产品远不及曾经的艺术境界,我们也因此走向了衰败。此后虽然也有宋三彩、辽三彩等,但他们终究不如我们这么有名。辽三彩划花龙纹盘故宫博物院藏宋绿釉三彩划花人物纹枕故宫博物院藏属于我们的盛世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千年,但作为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我们不希望自己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更不希望被文物贩子生产出的赝品毁了名声。各位收藏者们,别再拿自己的无知当聪明了,你们可长点心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