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产量全球首位,为啥每年需进口850

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s://m.39.net/disease/a_9393596.html

年1月我国粗钢产量是万吨,排名世界第一,超越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德国和巴西,是第二名印度的7倍,是第十名土耳其的30倍。其中只有中国和伊朗的粗钢产量是同比提高的。

时间回到年,我国钢产量数据依然抗打:粗钢产量约10亿吨,出口约万吨,说一句钢产大国不为过吧。但是,在年,我国仍需进口多万的特种钢。

这到底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我国钢产产能如此巨大,仍然依赖进口?难道又是技术上卡脖子了吗?

进口特种钢的原因

所谓钢铁,钢铁,钢其实来源铁元素,所以没有纯钢的说法。在长久以往的锻造钢产品过程中,钢一旦加入不同的元素,钢材就能具备特殊性能,成为了千奇百怪,但是却兼具抗氧化、耐腐蚀和耐高温特性的“特种钢”。

例如加入钨,硬度和韧性都很强,制造机床刀具和模具都非常适合;例如加入镍,就变成了我们常见的不锈钢锅具、门窗和护栏。

总而言之,从一支圆珠笔芯到航母甲板,都能见到特种钢身影。它在汽车、舰艇和航天等军事重工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种钢很重要,生产特种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国的钢材产量十分有限,支撑不起特种钢的研制。

这主要是受限于炼钢技术。

先来看平炉炼钢法。

年,一个浇铸工人名叫亨利·贝塞麦发明了可倾倒式转炉法,能把铁水直接炼成钢水。年,贝塞麦炼钢法得到改进,德国人马丁发明出了以铁水和废钢作为原料的酸性平炉炼钢法,操作便捷好用,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采用。

而那时我们国家还在用传统的高炉炼钢法,就是还在用古代竖炉炼铁改造的方式。即便是如今现代炼钢法鼻祖,但毕竟性能和效率都受限,所以不能高产。

年后,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少到全国老百姓每个人都用不上一把菜刀,但是那个时候的美国和前苏联的钢产量达到了万吨以上。

这个数据确实可怜。

更为严重的是,当西方国家发展到转炉炼钢法,我国连平炉都还没赶上。

什么是转炉炼钢法?

这是年出现的,单纯利用原材料进行化学反应炼钢方式。此时的西方国家已经对我国进行技术上的封锁。后来,因为和前苏联老大哥关系较好,他们帮助我国开始了系统化的平炉炼钢设备制造,正式开始了我国的钢铁产业。

为什么老大哥不直接援助我们最新的转炉技术?

不是不愿意,而是有那个方式,我国也无法承担得起,确实转炉技术设备需具备非常强的钢铁基础,如果连平炉都无法搞定,何谈转炉。

我国在平炉炼钢法的使用,落后西方大概一百多年。

在以后的钢铁发展中,我国一直以平炉技术为主,但用着用着就发现受限的地方,不仅耗能厉害,所需时间长,还要另外加能源,确实不是一种高效方式。直到这时,我国才开始摸索了转炉炼钢法,叫氧气转炉炼钢法。

这种方式能完美避免平炉炼钢法的局限,一是不需要额外加能源,二是只需加入氧气,原材料之间就能自行进行化学反应炼成钢材。虽然这方法确实高效有用,但碍于中国在氧气转炉技术薄弱,加上老大哥苏联年后撤销对我国的援助后,只能自己来研制了。

这个任务当时交给了我国首钢集团来完成。

年,我国研制氧气转炉法的第8个年头,也是我国第一座自主研发的氧气顶吹转炉的面世。

它的生产能力是平炉炼钢的10倍左右。从此以后,我国钢铁产业开始崛起之路。从年的万吨,狂飙到年的万吨,并历史性超越了美国。年,我国3亿吨的钢铁产量,不用再过分依赖国外进口,还没完,年,中国粗钢产量已经达到10亿吨,而此时的美国只有万吨。

我们终于在产量上,甩掉了“连一把菜刀都打造不了的”嘲笑。

产量是上来了,随之问题也来了。

我国钢铁产量大多以粗钢产品为等低端产品为主,且卖不了什么钱,而高端的特种钢我们依然无法制造,只能通过进口来实现。也就是过于发展粗钢产量,造成了产能过剩,钢产品不值钱,我国企业陷入了赚不到钱的境地。

我们又陷入了能制造大钢产,但无法制造高端精致钢产品的嘲笑中。

国产特种钢的逆袭

遇到问题,往死里解决是我国的做事风格。

产能过剩,无法生产高精尖,暴露了我国钢材企业的严重内卷。内卷能赚钱也还好,重点是年的时候,钢铁产业利润非常低,只有0.9%。

年,我国意识到了高精尖钢铁制造转型的重要性。此时,我国钢产量出口量全球高达1亿吨,但利润竟然跌到负数,很多企业由此支撑不起而消失。年,我国开始深刻反思并作出决定,开始进行钢铁企业改革,即去产能化,转向高精简高利润产品发展。

于是,特种钢之路由此开始。

我们能打破技术的瓶颈吗?

以小零件圆珠笔尖的研制为例子。年以前,我国圆珠笔年产多亿支,企业也有多家,但是研制笔尖的原材料却一直依赖进口。

想不到吧,航母甲板和火箭卫星,这些国之重器我国都能自主设计建造了,圆珠笔尖能难到哪里去,还要依赖进口?

原来,圆珠笔尖那小小的球体,其实叫笔尖钢。

确实,我国无法自主生产那颗小球体。那小球体,是由特殊钢材制造而成,大约需要经过20道工序,球体内孔直径的设计需要精确到零点几毫米,而球体里面的墨水引槽更是精确到微米级。这是个大难题,可我国不但解决了,还提升了环保性能。

除了圆珠笔尖,还有不锈钢剃须刀,以及年的航天零部件手撕钢,我国在技术上都一一突破了。过往,这些领域技术几乎清一色都被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中小企业所垄断。

而这些显性改变,源于我国钢产企业的转型改革,也就是由粗放型生产向高技术的特种钢生产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是必然的,也是艰难的。

年,JH小微公司经营单一的优质钢材,后发展为集特种钢材贸易和高科技产品为一体的集团投资公司就能呈现这一过程。

一开始时候,因为经营模式就是单一的销售,不管是产品还是用户都非常局限,利润不高无法扩大规模。年,我国钢产市场产能过剩,JH公司运营模式并没有多大变化,导致了后续经营出现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后经过调研,放弃了普通钢的运营,而是把精力转到了优质钢材和特种钢上。

在钢铁行业改革政策的支持下,这一模式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后,慢慢摆脱了单一产品、和单一服务的模式,公司不仅适应了市场环境,还发展成了特种钢集团投资公司。

像这种以生产高端产品的转型公司,国内比较出名的还有青拓集团,圆珠笔尖的特种钢的研发就是他们公司的成功。

说白了就是,近十年来的企业拿出了当年量产钢的劲儿来发展高精尖的特种钢。而这其中成功的转型,就是得益于技术上的突破和企业转型的快速进步。

国产特种钢,正在迎来它的新时代。

国产特种钢的未来

国产特种钢未来是光明的,也意味着更大的进步空间。在钢产领域,我国最强劲的对手是国外的隐形钢企。

什么是隐形钢企?

这是用来比喻国外那种在特种钢研发上特别牛逼的小型企业,例如德国和日本的隐形钢企,为了避免过度曝光,他们不爱出风头,专注研发。因为出色的特种钢研制,被称为特种钢隐形冠军企业。

我国企业距离和隐形冠军钢企,齐头并进,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表示无法与他们竞争。

我国依然要努力向高精尖的特种钢继续前进,但也不必灰心。

近年来,我国特种钢的产品品类已经不再单一,市场也更加广阔,在实力上已经更上一层楼。

年,我国工信部发布了促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书里提到,年,我国钢铁工业要形成技术先进、全球竞争力强的发展格局。

年3月下旬左右,特种钢传来新进展。

全球特种钢,一种高端新材料的项目在浙江青田开展,总投资55亿,大约明年12月完工。这个项目主要始发站医疗器械、能源化工等高端特种钢产品,预计能增加亿以上的工业产值。

我国钢产业一开始不得已因技术被卡脖子,到国产钢占据大部分市场,到如今特种钢的逆袭,以及未来的平稳发展,妥妥就是一部全球逆袭上位历史。

期待我国钢铁行业,再造辉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