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年产1336亿吨钢材,笔尖钢却依赖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神舟飞船都出到十一号了,但是在笔尖钢这个问题上,却大部分依赖进口,难道真的是我们技不如人?

01

进口笔尖钢

笔尖钢专业来讲就是托举着的碳化钨珠球的底座部分,仅有短短一小节,直径不过1-2毫米。

不少自称专业人士的账号都曾分析过,“为什么我国要从国外进口笔尖钢”、以及“为什么国内不自己生产笔尖钢”,很多人都说,是制造业的技术缺失,造得了庞然大物却造不出小小的笔尖钢。

细看国内制笔行业现状,相关企业约有多家,年产量在亿左右,其中70%都销往海外,很多人说这其中利润应该不少吧?

事实并非如此,一支笔80%使用的都是进口材料,比如设计来自德国、笔头来自瑞士,而墨水和尾油都来自日、韩。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造得多,但也只能挣到个“辛苦费”,利润早就被国外的企业赚走了。

而笔尖钢这么小的细节,中国是缺少钢材?还是技术达不到?

02

中国制造笔尖钢

在年,中国的钢材产量足有13.36亿吨,远超许多国家,所以在原材料上,我们丝毫不缺。

而在技术层面,中国太钢率先出马,专门改造了一条生产线来生产笔尖钢,在经过测试后,中国生产的笔尖钢质量足以与国外产品媲美。

但是,为什么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还是进口居多?

其实是因为,笔尖钢的市场规模实在是太小了,全面投产实在是不划算!

就拿每年圆珠笔的产量来说,一年生产亿支圆珠笔,笔尖钢所需要的钢材产量,满打满算才仅有吨,而我国每年的钢材产量足有13亿多,吨的需求量也不过是一个工厂一天的产量。

一支笔的售价再高、产量再多,也不足以与笔尖钢的生产成本相抗衡。

而对于很多制笔的企业来说,大企业觉得不划算,不想造,小企业又没有这个技术,所以,整体来看,还是直接进口更划算。

国内掌握了笔尖钢技术,考虑到成本投入,虽然没有建设很多工厂,但这一技术的突破,也确实惊扰了一些国家躺着发财的美梦。

03

让日企少赚25%

国产笔尖钢的出现,不仅给国内企业降低了成本,而且影响范围还扩大了国际上。

日本反应迅速,为了留住市场份额,日本钢材供应的单价很快便从12.5万元/吨,降低到了9万元/吨。而价格的降低,也无疑使日本企业少赚了25%。

虽然日本的降幅很大,但是国产的笔尖钢价格更低,仅需5-6万元/吨,这对于日企来说可谓是降维打击。

而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演变,国内在笔尖钢的技术上,已经进行了多种可能性尝试和升级。

目前国内的笔尖钢在制作时,可以避开有毒的“铅”元素,使用更安全的“锡”来替代,而且在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也更加环保了。

除此之外,现在国产的笔尖钢也性价比也更高了,不仅价格低廉,而且不容易被腐蚀。

国内不少企业都用上了国产的笔尖钢,而且除了国际标准的2.3mm,国内还生产出了更细致的1.6mm,这样,国内的笔尖钢领域实现了与国际同步。

笔尖钢相关技术国内从开始研发到投产不过一年左右,头部企业基本可占到市场的20%了,可见,对于“不差钱”的企业来说,投产笔尖钢,或者在此技术上更新换代,市场空间还是有的。

而笔尖钢这件事也说明,我们在制造业上确实有无限可能,但并不代表“能做”就一定得做,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冰壶、单反相机等,都是一个道理。

我们作为制造业大国,技术上有了突破,很轻易就能实现量产,而低廉的价格势必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压力,所以,同样是花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我们国家更愿意去研究高精尖的技术。

现如今,我们在这项技术上有所突破,更多的意义是有了摆脱依赖的资本,即便是以后遇到无法进口的特殊情况,我们国内企业也可以不必因此感到担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