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打拼20年,看不上地摊的大叔也开始

“小弟,我在重庆做了20年生意,以前看不上地摊,也绝不会出来摆摊,但今年不一样了,能摆摊卖一点是一点。”老哥说着话直摇头,“我已经把门面租出去了,清完货就回老家了。”

6月14日,我在朝天门摆地摊,这个来自浙江丽水的大哥把摊子摆在我旁边,和我闲聊。

老哥的地摊吸引小朋友驻足

为了提振经济、拉动消费,朝天门市场从5月1日起就组织商家在罗汉寺对面、新重庆小商品城旁开展集中促销,一直持续至6月底。6月14日,是我们店出摊的日子。

我是卖童装的,被安排在童装区,大哥是卖文具的,理应在文具礼品区,不过,最近重庆总下雨,不下雨时又十分热,很多商家不愿意出摊,摊位空置的较多。童装区这边有几个还不错的位置空着,所以大哥就挪到了我旁边。

他算得上是地摊中的“大户”,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好几个,里面全是文具,打开来摆满了一地。

老哥说他是浙江丽水人,今年59岁,不过,他头发花白,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

下过雨后的摆摊区很冷清

35岁时,他所在的国企改制,他被迫下岗,只能自谋生路。他做过很多小生意,也去过全国很多地方,但每次都只能坚持一到两年。他说,那时候没有资本,只能做小事情,还不敢多拿货。但是隔行如隔山,他在还没有摸清行业规则时,已经无力支撑了,只能另想办法。

后来,因为家乡那边兴起很多制笔厂,他就开始卖笔,钢笔、圆珠笔、铅笔他都做。他听说重庆这边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就在上世纪90年代来到了重庆,一直坚持到现在,至今20多年。

谈起笔,他神采飞扬,哪一年流行什么款式的笔,他一清二楚。他说这都是他这些年的经验积累。

一对夫妻看中了老哥的行李箱

他本来有机会去郑州的,当时一个好朋友在郑州开拓市场,喊他过去一起发财,但是他婉拒了。现在那个好朋友的公司已经上市,而自己的处境却越来越难。他苦笑说:“生活就是这样世事难料。”

今年,他感觉生意十分艰难。他累了,决定放弃。他已经把门面转租出去,准备在6月底前把剩余的货清掉。“不管清不清得完,月底就走,带不走的东西就扔垃圾桶吧!”他笑笑。

中午的时候,一对中年夫妻在他的摊位上看中了一个行李箱。他喊价元,对方一口回价元。他立马挥手:不卖。等中年夫妻走了,他对我说,这箱子做工非常好,进价都是元。

“可以亏一点,但是不能亏太多呀。大不了,我回浙江的时候还用得着。”他说。

上午下雨,没人来逛;中午出了太阳,又相当热,更没人来。大家的生意都不好,还要忍受酷热。隔壁一个兄弟看有人肯出价元买行李箱,算个大单,就全力帮大哥促成生意。

那个兄弟没听到大哥说进价是元,以为进价可能就在元左右,于是就向那对夫妻喊元。大哥喃喃道:“也不卖呀,还是亏很多。”

但是那个兄弟没听到大哥的话,赶上那对夫妻一个劲喊:“元要不要?要就拿走!”

那对夫妻已经上了天桥,在天桥上嘀咕一阵后下来了。那兄弟赶紧跟大哥说:“老哥,回来了哟!”

大哥木讷地站在那里,也不迎过去。一会儿后,说:“哎,算了,卖了算了。”

元,这是我们周围那天最大的一个单,但大哥却一直说不值得。这单过后,基本上就没见他卖过什么东西。当然,我们也没卖出过什么东西。

老哥忍痛卖掉行李箱

我们继续聊天。大哥说,五一过后他就在这里清货,最开始愿意来摆摊的商家还不少,生意也还不错。天气渐渐热起来,商家愿意来摆摊的越来越少,而他就越来越能找到比较好的位置摆摊。

“我以前都看不上摆地摊,叫我来我都不来。”他说,但是为了清货,他已经是地摊上的常客。

他的货剩下的都是一些小东西,如测绘用的工具、旅游地图、电池、圆珠笔等。他自己都认为这些是被时代淘汰的东西,因为测绘工具已经被电脑里的测绘软件取代、旅游地图已经被导航软件取代、圆珠笔已经很少有人用……所以这些东西特别难卖。“我剩得最多的是圆珠笔,还有几万元的货,估计卖不出去了。”他说。

中午已经有商家撤场

其实,他的失意也是被时代淘汰的表现。他卖的很多文具大家已经不再需要了,他自己也说,很多生产文具的工厂已经倒闭,上游都不行了,下游还会好吗?

比品种,他的产品中规中矩,缺少创意;比价格,他并不比很多网店便宜;比渠道,他的货别人也能轻易拿到。他已经快60岁了,也许确实无力改变什么了。

不过,在这20年期间,他是赚到了钱,此次他离开,可以说是回去安享晚年吧。但是我们这些年轻人,还要不断地奋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