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珠笔头实现国产化中国制造迈向中国

太原钢铁(集团)公司1月10日正式对外宣布,历时5年攻关,由其研发生产的圆珠笔笔头用不锈钢新型材料近日成功应用于国内知名制笔厂家,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与进口产品水平相当。(视觉中国)

中国网新闻1月12日讯(记者戚易斌实习记者周延李怡辰罗晨)近日,太原钢铁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历时5年攻关,由其研发生产的圆珠笔笔头用不锈钢新型材料成功应用于国内制笔厂家,性能与进口产品水平相当。

太钢集团此次成功研发出生产笔头的新型材料,不仅体现了我国企业的硬实力,更彰显其创新精神,极大提振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自信、创新自信和发展自信。如今的中国不再只是“制造大国”,更是“技术强国”。

圆珠笔头实现国产化

中国作为年产圆珠笔近亿支,拥有超过家制笔企业和20余万相关从业人口的“造笔大国”,其核心技术“球珠”却长期依赖从日本、德国进口。这也造成我国制笔产业价格低、利润薄,生产一支笔只能赚不足一分钱的状况。

年9月,太钢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切削性好的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材料。经过近千次极限测试,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实现了不同角度下连续不断地书写米不断线的技术成果。测试结果表明,圆珠笔出水均匀度、笔尖耐磨性基本稳定,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相当。

圆珠笔头国产化的突破,有力说明我国已在更广泛领域研发并掌握核心技术,对进口产品、技术的依赖度大大降低。

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技术引进到自我创新,从合作研发到独立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逐步将“中国标准”推向了“世界标准”。(视觉中国)

中国创新接轨国际

事实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尤其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我国在交通、通讯、家电等多个领域取得技术性突破,赶超国际水平,创新成果令人瞩目。

高铁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新干线年在日本开通。新干线以“子弹列车”闻名于世,拥有成熟的高铁调控技术,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种适合大量运输的高速铁路系统之一。

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访日期间乘坐新干线列车时表示,“就感觉到快,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22年后,我国铁道部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

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公里的高速铁路,采用国际领先的铁路建设技术,开创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由此,我国迈出了打造自主高速铁路品牌的第一步。

目前,我国高铁已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高铁逐渐走出国门,与多国签订了高铁建设合同,包括土耳其的安伊高铁、俄罗斯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等。

空调

自二十世纪初美国人威利斯·开利博士成立世界上第一所空调实验研究室后,以美国、日本为首的科技强国长期垄断空调核心技术。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研制出空调直流变频技术,随后迅速占领世界空调销售市场。

年,海尔集团推出我国第一台分体式空调,结束了我国空调依赖进口的时代。年,海尔成功推出国内首台直流变频空调,中国空调业从此开始迅猛发展。变频空调厂商大量出现,国内空调市场逐渐形成规模。1年,海尔空调首次出口日本。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空调首次出口家电业强国日本,标志着中国空调业正式跨入世界强国行列。

如今,海尔依然行走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年,海尔开放创新平台HOPE(HaierOpenPartnershipEcosystem)正式上线。这是中国最大的开放创新平台,核心用户包括技术创新领域的专家、高校研究机构人员、极客、创客等。用户可以在此发布技术需求,海尔在经过技术分析与评估后,启动相应技术的研发项目,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进程。

陀飞轮表

陀飞轮表是世界手表三大经典产品之一,拥有“表中之王”的美誉。这项技术由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年发明。但是几乎所有的表芯原材料和关键零件都只能在瑞士生产,原产的瑞士陀飞轮表芯动辄百万元以上,陀飞轮机械表也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

曾作为结婚“三大件”之一的手表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意义。然而90年代前中国手表企业对于陀飞轮技术的掌握几乎等于零。直到年,香港制表大师矫大羽先生成功试制中国人的第一块陀飞轮表。

受此影响,北京手表厂高级工程师许耀南在年成功制造出3支样表,称为中国第一代陀飞轮手表。其中的TourbillonCHINANO.1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只陀飞轮手表。随后10年间,北表厂共研发出三代陀飞轮手表,并在6年4月举办的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上推出“游龙戏凤”铂金全微雕绝版陀飞轮腕表,在世界制表领域创下7项世界第一。

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首次跻身世界创新前25强。这显示了中国将创新作为推动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要素。(视觉中国)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近年来,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屹立于世界创新潮头,并逐渐被世界认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年发布《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

创新从不是“舶来品”。一直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经费投入接连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9.2%,而在年这一数字达到亿元。

此外,“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50.9%增加到年的55.3%。自主创新正成为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年5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中国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