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美术考研#
创作构图、创作草图、创作小稿是很多师范类美术学院美术专业考研初试的专业必考科目,如浙江省内的杭师大、浙师大、温州大学、绍兴文理等,该科目初试一般不细分专业研究方向,而给定统一的主题或宽泛的开放性的命题,常见创作主题如“晚秋”、“快乐假期”、“校园一角”、“夜游”、“春天的故事”等;
创作要求根据题目创作符合命题主题符合主旋律的图稿,一般黑白小稿形式,三人及以上人物组合,图稿有创意,人物结构、比例准确,环境设计符合主题,风格不限,作品须有一定的主题表现和艺术表现,要求人物造型原则是审美的,场景贴近现实生活,成稿要精致,构图要漂亮;
草图构思时,工具可用铅笔、木炭铅笔、水笔、圆珠笔、钢笔等单色笔,并结合目标院校具体要求在答题纸上呈现,一般该类考试答题纸为教育部统一的专业课通用标准用纸非美术专业用纸;
最后,考题往往要求考生附加字左右的与命题创作主题相关的创意构思文字阐述,也就是自己的体会、创作构想构思,以及现实创作中完成该作品时拟采用的表现手段方法等,要求语言表达流畅,层次清晰,能体现一定的学术思考。
绝大多数报考美术专业研究生的考生高中都是艺考生,其实命题创作草图的考试与高考的场景速写有相似度,但创作草图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其要求一般要远高于高考水平。其实近年来高考校考中出现场景速写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了,经历过的考生都知道,场景速写比单双人速写要困难得多,其在高考中就是难点。因为其取景的范围、要表达的人与物要开阔的多。所以平时加强训练,不管是对美术创作还是设计,都具有切实的价值与意义。
创作图稿内容包括了人物、动物、动态、道具和建筑风景等诸多的表现形式,对考生要求较高,作画步骤更加自由,内容可以无限制地添加,道具可以任意挪动,背景可以根据需要变换。需要更强的整体控制能力和局部刻画能力,需要更高的组织安排能力和对美感形式的把握。好的创作往往需要经历思路梳理、框架搭建、深入表达和画面整理等完整的步骤,画好草图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
以下五大核心对创作草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构图。构图要在动手下笔之前,心中有一个大体的轮廓。在创作进行中,将对象逐一安排在预想的框架中,其中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单个即兴调整。要将对象依主次关系先后画出,再根据构图的要求和情节的说明添加物体或安排细节,以达到构图丰满完整、节奏强烈有趣的目的。对近景的人物和道具进行深入刻画,对远景的人物和道具进行归纳和概括处理,这样可以使画面主次明确,加强空间的纵深感。
情节。情节表现是创作的新内容。情节即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也就是各个部分围绕着画面主题内容产生的发展变化。在情节表现方面要注意,情节的发展不能呆板单调,也不能背离主题和中心,既要讲究前后左右的呼应,还要注意情节发展的合理性。
动态。动态是画面中单个或组合人物的动作形态。由于创作主要对象是活动着的众多人物,众人的动作随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对生活细节的表现十分重要,可以使画面更具艺术感染力。
道具。道具描写,不仅起到点缀画面的作用,还能起到说明的作用。场景中的道具包括各种工具、家具陈设、人物用品、前景杂物等等。道具可以说明人物的身份、环境、时间、地点,还可以填补画面空白,连接、建立人物之间的关系,调节画面结构上主与次、前与后、轻与重的节奏变化。说明性的道具描写要完整、细致,点缀性的道具可以画得比较轻松随意,但是要控制道具的刻画比重,不要超过主题的分量。
背景。背景描写,除了具有说明作用外,还起到深化主题、统一整体的作用。背景包括天空、土地和远景,背景在形式上要服从和强化主题。背景在表现手法上,要注意区别于主题的表现手法,主题繁,它就简;主题重,它就轻;主题圆,它就方,这样才能起到画面节奏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调整作用。
提高创作水平需要素材积累和主题切换练习交叉进行,使画面逐渐丰富。并且注重人物形象塑造结实,表现生动、自然、有趣,光线和体积感强,形态、动作、表情和细节等表现到位自然刻画充分,充分理解形态、理解结构关系,结构转折和透视关系表现充分,画面氛围感强,整体的配合和处理得当,突出明暗对比和层次变化等。
创作草图作品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