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安静的时候一个个都乖得不行,让人直呼是小天使本使了。可是等他们调皮起来,就不仅仅是动如脱兔这么简单了。他们会发挥自己充足的好奇心,翻箱倒柜,连老鼠洞都恨不得翻一遍,同时还会对大人们的物品产生好奇。可是结果往往都是爸爸妈妈们的物品“英勇牺牲”。
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的好奇心可谓是又爱又恨。不过,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爸爸妈妈们好好引导,孩子们也会明白什么才可以去做。
最近微博上一有一个好奇心旺盛的小朋友。他做出的事情让人有几分哭笑不得。这个“熊孩子”竟然跑进养鹅场里,去围观大白鹅生蛋。可是,如果他仅仅是在一旁围观也就罢了,居然还上手去帮鹅“接生”。鹅:我不需要,谢谢!这只鹅正在下蛋,眼看着鹅蛋已经露出了头,马上就可以生出来了。
这时候本来静静的在一边观看的小男孩动了!他直接上手,摸了摸蛋露出来的部分,然后……又给戳回去了!如此反复两次,这颗蛋才顺利着陆,也是命途多舛。这小朋友还把蛋捡了起来,拿在手里看了看,才作罢。
网友们看完之后,纷纷留言:“这么小就会接生了,厉害啊!”、“生蛋的时候被塞回去两次,求鹅心里的阴影面积。”、“这孩子,你是魔鬼吗?”
孩子们的好奇心旺盛,与之一起的就是旺盛的探索欲望了。因为好奇,所以才驱动着他们去探索发现。也正是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学习。好奇心,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更加灵活和开阔。
那么家长们可以怎样去培养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呢?
⑴多接触鲜活的事物
孩子对生命,对自然,对一些于他们而言未知而神秘的物品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可以对着一窝蚂蚁、一丛灌木,甚至几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研究好几个小时。可是孩子却很少能几个小时都面对课本。
他们更喜欢鲜活而真实的东西。所以家长们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带他们多出去走走,接触鲜活。
⑵从家里的场景和小道具开始
孩子们在室外多活动非常有好处,但是他们很多的时间却是在家里,在室内。所以在室内的时光也可以利用,培养孩子去探索发现。
在家里,能培养孩子好奇和思维的东西也不少。比如每个家里都会有的抽屉。这虽然很常见,但是孩子却未必知道它运动的原理。还有闹钟为什么响?洗衣机怎么转?圆珠笔为什么一按就弹出来?这些都值得和孩子一起去研究探讨。
⑶对于孩子的探索,不做负面评价
孩子在探索中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他们所为之兴奋的东西,有时候在大人们看来却是很稀松平常的。但是无论如何,大人们不能一下子给孩子浇一桶冷水。这会破坏孩子对于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从而错过一次锻炼孩子想象力的机会。
就像孩子兴冲冲地给妈妈看一个好玩的“宝贝”——橡皮筋。在他看来,这皮筋可以拉长缩短,还可以弹起纸团、小石子,非常有趣。但是在大人看来,不过一个破皮筋罢了。家长们可以不和孩子一起玩皮筋,但是不能嫌弃地让孩子扔掉。
⑷培养好奇心重在过程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是让孩子学会主动观察,主动问问题。但是也不是只一股脑地告诉孩子答案就可以了的。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进行的思考、自己动手实践或者查找资料,才是最重要的。
培养孩子好奇心的目的,就是让好奇作为动力,鼓励孩子探索和思考。事情的答案从来都不是重点。这个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才是让孩子学习和提高的关键。家长们也不能本末倒置了。
好奇心,听起来就有一种幼稚的感觉,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就应该按部就班好好学习,好奇只能去捣鼓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可是家长们也不要忘记,人类漫长的历史、重大的科技发明、医学进步,达成这些成就的第一步,就是对未知产生的好奇。如果人们失去好奇心,对一切都熟视无睹,那么还能迎来进步和发展吗?好奇心害死猫,但是同样也可以帮助一个人实现更高的成就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