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干部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hlw_0329/27020.html速记的最终目的,是使书写效率达到一定的、甚至是最高的程度,以适应语音表达的速度,完成普通文字(包括拼音文字在内)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人们常常拿一种速记的最高速度来衡量和判断这一速记方式的优劣;以学员或应用此种速记的人的速度高低,来决定他的学习效果或速记能力如何。基于上述情况,速记的速度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初学者和一些不十分了解速记的人——最关心的问题。虽然速度高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一种速记方案的实用性,但是,人们所关心的速记的速度问题,事实上并不是速记学习中最主要、最中心的问题,在这里,一般都忽略了怎样才能达到“快速”这个问题。因此,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来达到“快速”的问题。一、“快速”的先决条件使速记的速度达到相当的水平,必须多练习。因此,有人提出:“练习、练习、再练习”之类的口号。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认为,练习只能说是达到“快速”的条件之一。因为“快速”一方面决定于练习,一方面决定于生理条件——主要在于联想和记忆的敏捷与准确性。这就是说,速记和生理作用与心理作用有着密切关系。事实证明,一个记忆力异常迟钝、衰退或在听觉机能方面存在某种障碍的人掌握速记就较为困难。这是因为速记是一种繁重的、复杂的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劳动(不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速记的除外)。必须指出,语言声音是无形的,速记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在短暂的刹那间,使瞬息即逝的无形的语言声音变成有形的文字符号。因此,应该而且必须说,这是一种本领。这中间,首先是一个速记工作者的听觉机能必须敏捷,速记者听到语言声音之后,立即通过大脑反应出符号或略符,然后支配手迅速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劳动过程。我们所以把速记工作说成是一种繁重的、复杂的劳动,还在于速记工作者在从事速记工作中,必须做到神经复用。主要表现在无论在精神上心理上都不能有丝毫的混乱和紧张,既要注意倾听语言声音,又要联想和反应符号,同时还必须从事“记”的工作。这在心理上完全符合巴甫洛夫学说——条件反射。即听到声音之后毫不迟疑地立刻联想到符号;正像见到梅子,就要吐口水一样,正常的反应就是如此。当然。这里面既包含着生理条件,也决定于长期练习中养成的习惯。作为初学者应当仔细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把所有的速记符号及其省略原则统统记得烂熟,并且达到“直接反应”的程度。对于一个学习速记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能比记熟每个速记符号更重要的了。因为记不熟符号,就永远谈不到“快速”和“应用”。二、“快速”的第一个步骤——记忆很多人——尤其是初学速记的人——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速记符号总是写不快、写不准呢?怎样才能写得快、写得准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学速记像文盲初学文字或学外文一样,记忆得越熟,反应得越快。因此,必须下苦功千遍万遍反复耐心地去写、记和练,把每一个符号的发音和写法记准、记牢、记熟。既然要求“熟”,就不是一下子能办到的事儿,有的人刚刚开始学习或者翻翻书写几个符号,甚至连基本符号都没有真正记牢靠,就要求达到“快速”,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速记既然是一种技巧,要掌握它,就必须下苦功,努力钻研。当你一听到语言声音或见到文字时,马上能够反应出是哪个符号的时候(因为语言音流很快就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容许你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联想符号)才能谈到练速度的问题。正如知识分子运用汉字那样,用不着慢慢地想就可以写出来,而文盲或初学文字的人就要慢慢地边想边写。锻炼记忆、反应速符的能力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多想。有人认为,目前学习速记的书籍和参考资料都比较少,学起来有困难。当然,学习参考材料是辅助学习的一个好办法。可是,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去多想。想符号的写法(角度、笔顺、比例、位置)、读法(发什么音,怎样读得正确),学会了一个符号就要想一想,它都能代表哪些同音字,你听到或见到这些同音字的时候,能不能很快地想起是哪一个符号。而且,这种联想应该是随时随地进行(特别是在学习阶段)使生活速记化非常重要。例如:拿起“笔”就应该想到“玻”(符)+“衣”(符)=“笔”(符);拿起“筷子”就联想到“克”(符)+“屋”(符)+“哀”(符)=“筷”符;“子”就是“兹、慈、丝”的“兹”符。走在路上见到一幅牌匾或标语,在生活中听到别人讲话的声音,就去联想符号,想一想哪些符号能代表这些文字或声音,一时一刻也不放过联想练习的好机会。这样经常不断地思考、反应和练习,符号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成了定型的东西,随便什么时间、场合,思想都在活动着,时间久了,反应的能力加强了,联想的速度提高了,不仅为达到“快速”准备了条件,而且也为进一步熟练符号奠定了基础。事实非常明显,任何一个知识分子初学文字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会像后来那样反应快、书写熟练和流利。如果学了符号,既不去联想,也不去练习应用,只是从形式上美其名曰“学速记”,不仅学不会速记,而且会给人造成一种速记是永远也学不会的错觉。(二)多记和多用。一切学习,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因此刚一开始学习就应该结合实际去应用,掌握之后仍然要经常去应用。学了不用,等于白学。譬如:我们仅仅学会了“基、其、西”三个符号,就可以结合实际去应用,象两个“基”符写在一起就可以代表“积极”;一个“基”符加一个“西”符就可以代表“鸡西”(地名);一个“其”符加一个“基”符就可以代表“奇迹”;两个“西”符写在一起还可以代表“嬉戏”。这仅仅是三个符号,就可以连成这么多的词(同音异义的还未计算在内)。这样应用和记忆,学起来既有兴趣,效果又好。否则,“基、其、西”就只有三个符号而已。在学会了基本符号(31个除一些略写符外,所有音符都是由这些符号拼写出来的)之后,就可以用它来代表所有的汉字和汉语语音了,本来这只是完成了速记学习的第一步,可是有人就希望能写得快了。我们觉得,这还不够,学会了不等于是熟练了,还需要去学习省略方法和进一步熟练。今天学会了符号,不可能明天就写得飞快。有人问,为什么我学会了符号仍然写不快?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即使你真正学会了符号,但是可能还没记熟,还不可能直接反应,还需要慢慢地想、慢慢地写。这时怎能写得快呢?到了人们提到一个词或一句话(无论是常用的或不常用的),你能立即写出符号的时候,那才算是真正记熟了符号。这个时候才能开始速度练习。学习任何事物或技能都是由不熟练到熟练,由慢逐渐到快的。初学不熟练是必然的过程,这是由于时间和主观努力不够所致,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是完全可以克服的。三、怎样练速度虽然联想和记忆的敏捷与准确都是达到“快速”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练习也是主要因素,二者是缺一不可的。练习必须讲求方法,结合实际,明确步骤,懂得快是由慢逐步来的道理。不应该盲目地为练习而练习,不要急切地想达到最高的速度。要明确,要想速度高必须在生活和工作中长期去练习和实践,这象婴儿学走路一样,不会走就想跑,势必要摔跟斗的。明确了这些问题,在练习速度的时候就不会走弯路。(一)没有规定速度的练习最初,当我们进行练习或书写符号的时候,不必规定速度,不怕慢,但是,必须要求写准确。最好的方法是,自己经常用速记符号来译写书报杂志上的文章,从中可以找出很多常用词汇,使你联想和制造很多略符,因此,速记符号虽然简单,但只靠基本符号还不行,还要在速记中使用更多的省略符号。事实证明,在速记中应用的略符越多,速度也就越快。其次,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不同内容的事物都可用速记符号写下来。要慢慢地、准确地写,即使一分钟写一个符号也不算少,只要能够完全使用速记符号来代替文字,这就说明我们已经可以初步应用了。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书写速度就会逐步提高。正像文盲最初只能一笔一划地慢慢地写,而知识分子或文化较高的人,却可以熟练地、流利地书写文字一样。(二)有一定速度但仍然是缓慢的练习在自己认为已经能够直接反应(就是用不着慢慢地联想大部分常用略符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这一阶段的练习了。但是仍然必须是有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譬如说,我们最初运用速记或写文章,一分钟可以写到三十个字的话,我们可请为我们朗读练习材料的人以一分钟三十个字到四十个字的速度朗诵。在朗诵时要清晰地、准确地读(一句话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地读几遍),使记的人稍感紧张但还能够把符号写准确并且赶得上听写为宜。这样一面耐心地、逐步地进行速度练习,一面复习、巩固和熟练符号,对书写速度的提高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假如,我们最初本来一分钟只能写一百三、四十个字,读的人却要以一百七、八十个字甚至更高的速度来朗读的话,那我们就应该指出,提高书写速度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练习才成,因此,最初必须是缓慢地、精确地书写符号,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书写速度和脱离实际地进行练习。等到书写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并能保持下来的时候,再略加提高。另外,在练习速度的过程中,也要使生活速记化,随时随地地联想、反应符号;就是没人朗读,自己也应该默读;有时应该一面联想一面用手(指)写(当然不一定是写在纸上)。这种练习随时可以进行,而且收效显著,就连躺在床上同样可以做到。这样坚持不懈,很快就能达到理想的程度。(三)在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练习这是一种实习性质的练习。譬如,我们在记录讲话或报告时,讲演者是不能等待我们记录的,所以我们有多高的速记能力,就记多少内容,赶不上就只好丢掉,然后再在翻译时整理或补充。进行练习时,朗读的速度必须是比我们已经达到的速度略高一些(但也必须是能把主要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做最初很可能不习惯,记不完整,甚至挂一漏万。但是思想上应该有准备,不管速度多高,我们仍然保持沉着和镇静,能记多少记多少,赶不上就大胆地丢掉,千万不要因为一个词或一句话没记下来而失去信心或影响情绪。这样,既能锻炼我们临场时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上保持沉着,也能使我们养成摘要点、抓中心、删废话、记精华的工作方法。这不仅对初学者需要,就是对于一个已经掌握了速记技能的人来说,也仍然需要。总之,如果我们在达到一定的书写速度的时候,每天能够进行一次或几次类似这样的练习,书写速度将会显著提高。此外,在这里附带提一下,一些人在学习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如:有的人为了节约纸张且能达到有效地、更多地进行练习的目的,在一张白纸的反正面先后进行六次练习。第一次用铅笔写,第二次用钢笔写,第三次用红笔写。这不仅能节约大量纸张,还可以增加我们练习的次数和兴趣。练习是不嫌多的,越多越好。十遍、百遍、千遍、万遍、只要能认真地不厌其烦地进行,保证一遍比一遍写得好,一遍比一遍写得快。我们从教学中体验到,仅仅照书本学习和只限于做作业的学员,总没有结合自己工作和业务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员成绩好;只做一次作业了事和从来都不提出任何问题的人,总没有反复耐心、认真钻研地进行学习和练习,并且经常提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人收效大。最后,谈谈练习中使用哪种工具最适宜的问题。速记中本来没有必要做这样的规定,但有时因为使用的笔、纸等不合适也会影响书写速度或翻译。比方说,在速记时使用毛笔就不行,毛笔无论执笔法和书写速度都不适合于速记。速记中使用铅笔或圆珠笔最为适宜,在练习速度阶段,最好使用铅笔或圆珠笔。因为铅笔和圆珠笔写起来比较轻便,能够坚持一定的时间,不很吃力,对锻炼手腕的灵活和提高速度有一定的帮助。纸张最好使用横格纸,这比起一般白纸写的符号容易辩认些,因为速记中有符号高低的变化。当然,在普通有横格纸每行格线中间能有一行虚线的则更好,这虚线的目的是供书写提高符号时使用。不过,在掌握速记之后应用时,除了不允许竖写之外,使用白纸或格纸都可以。四、怎样测算速度有些人对于怎样测算速度是比较模糊的。有人认为,一分钟以内记录下来的字数就算是实际听写速度;也有人认为,按照读讲的速度减去遗漏的字数剩下的应该算作听写速度。我们认为,诸如此类的说法都不是十分正确的。正确的测算速度,应该是从多方面准确地计算出来的。举例来说,在一分钟内朗读个字,而记录的人只记下个字,但是,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水平所限或工作粗枝大叶,以致发生了一些文字或内容上的错误,或者出现了一些错别字,都应减掉。只有其余准确的部分,才算是一分钟内实际听写的速度。一般地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即:朗读字数减去遗漏的字数,再减去翻译中的错误字数,等于实际的听写速度。确切的听写速度,必须认真负责地、实事求是地计算,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其次是测算速度的方法。测算速度是决定一个学员或速记工作者的速记能力的尺度,因此不应该草率从事。测算方法必须正确,测算的形式也应该有所区别。如:集体或个人的;少数的或多数的应该分别对待。尤其值得说明的是,测算速度时所采用的文字资料必须是一般性的较为浅显易懂的,而不是生硬的极不常见的字眼和属于专业性质的内容。因为这和速记者的知识领域有着密切关系。一篇通俗性政论性文章,显然要比一篇学术论文好记得多。必须指出,测算速度是为了证实或者提高速记者的本领,而不是和速记者故意为难。一个速记工作者本来缺乏物理方面的科学知识,而我们偏偏要他记录关于原子能科学方面的报告或讲演;一个速记工作者从来也没有研究过生理学,而我们却硬要他来记录关于巴甫洛夫学说的材料,这就有些勉为其难。按理,作为速记工作者本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和有高度的政治理论与科学文化水平的人,因为在他的工作中,完全可能遇到各式各样的不同内容的演讲、报告或会议。一个专业速记工作者,毫无理由拒绝担任自己应该担任的工作,问题是速记的应用和速记工作者的水平和素质,在我们的国家来说,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理想的程度,因此,在目前我们对速记工作者的要求也不能过高。附:测算速度表朗读字数10080 遗漏字数翻译错误实录字数 合计10080 注:上表系按一分钟计算的。测算速度的时间,一般以五分钟为宜,或至多三个五分钟,最长不得超过二十五分钟(五个五分钟)。(这是按照国际比赛惯例)“实录字数”即“实际记录字数”。(本文为《庞麟速记》第九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