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一位踌躇满志的乡村少年,从官岩山下、浦阳江畔的祖居地出发,踏上了他绚丽多彩的人生之旅。如今,他已享有将军、教授、科学家、教育专家等一连串令人仰慕的头衔,簇拥着他的是功勋、荣誉、鲜花和掌声。
在70余载奋斗历程中,他以勤勉、敬业、执着和勇于进取,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让常人难以置信的传奇故事:
——45岁自学英语,一年之后成为翻译;设计发明了电脑语言复读机,并总结创造出英语逆向学习法。
——52岁自学电脑,成为cyberwriter(电脑时代作家),十几年写作和翻译了30多本书籍。
——57岁学习和研究快速记忆法,能背出圆周率余位,而且可以指导普通人在一小时内记住圆周率位以上。
他,就是以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而入选《东方之子》的浦江籍才俊钟道隆。
钟道隆一开始是学俄语的,45岁才开始自学英语,而且连个教材也没有。他先花了半年的时间把语音基础打牢。然后就开始听各种英语广播,然后把听到的词逐一写下来。遇到不会的就反复听10遍,再不会就反复听遍,再不会就先放着,几天后再来听,还是不会就放给懂英语的朋友,请求帮助,总之,从头到尾没有教材。这个方法可来的太慢了!
以至于,有一次,钟道隆瞪着一尺厚的听写稿连连叹气,”我这盘磁带都听了遍了,怎么还有些不懂的地方呢?“他出门去操场散心,一脚提到了个空的可乐易拉罐。”如果我把圆珠笔笔芯插满了这个可乐罐,都还学不会英语,咱就不学了。“好在,可乐罐才插满了一半,钟道隆就可以在去德国的技术交流会中,用英语自如进行技术交流了。
不仅如此,有一次在德国的技术交流会上,他看见一个德国专家不知道怎么英语说像皮球,只好跟其他德国人嘀咕着,看怎么给中国代表解释这个零件。结果,钟道隆站出来了,他说这个东西叫”gasket“,把德国人都整蒙了,因为他们根本想不到中国技术专家中竟然有人英语这么好。
外国人怎么会理解,这个46岁的中国技术骨干,花了16部收录机,个小时,一柜子的听写纸的代价,才把英语学到这个水平。钟道隆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学习英语的经验,发明了复读机,这个改变一代中国人英语学习方式的神器,结果人家还放弃了专利。这个专利保守估计值30亿。
他的英语学习法很别具一格,自称《逆向英语》,精髓总结如下:
音标基础要打好
学习英语不要盲信各种技巧,要下最笨的功夫
别说没时间学习,要靠零碎时间,要学会见缝插针
学英语本身很有价值
据说英语逆向学习法是他从听京戏中受到启发的,道隆自幼喜欢京戏,但始终听不懂唱词。上世纪60年代他去北京生活后,请教了一位痴迷于京戏的邻居,才找到了如何听懂唱词的答案:即专听一出戏,一句一句地听,直到听懂为止。认真听懂一出戏,再听别的戏就触类旁通了。“学英语不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吗?”于是,又一次触发了他学好英语的灵感。他以零为起点,从听最初的音标开始,抛开教材,仔细听录音,并且把它默写下来,不懂的地方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循序渐进,然后慢慢听句子、听文章。他起早贪黑,工余每天学习五个小时,节假日学习十几个小时;平素则见缝插针,把等车、排队购物、出差途中、会间休息等点滴时间都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起来,让英语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乐趣和享受。有一次他不幸遭遇严重车祸,右腿骨折,石膏一直打到大腿根,医院病床上疗伤时,依然每天听写英语十几个小时。如此长年累月,孜孜以求,最终总结创造出了“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的“英语逆向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