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歙县,发生了一起少女欺凌事件。
几个十几岁的女生,将同年龄的女孩围堵在厕所里扇巴掌,一边扇一边嬉笑。
视频中,有人动手,有人笑着将过程拍摄下来,还有人叫嚣着:
“别怕,出事我扛着”......
不到两分钟的视频,看得人遍体生寒!
视频一经发酵,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有些家长们代入到自家小孩,更加令人窒息。
经过警方调查后,发现双方因矛盾纠纷,继而引发的约架行为。
先不说两人具体矛盾如何,但好好的孩子,为何与“约架”“暴力”“欺凌”等字眼,扯上关系。
更加不敢想象,这样的事落到自家娃身上,又是如何的心境......
然而放眼生活中,欺凌事件并不是个例。
每次发生,都会在家长圈卷起一层巨浪。
前不久,四川一14岁的男孩,在校外被几个高中生围堵,勒索块钱,不给就要挨打,最后酿成悲剧。
一个欺凌事件,最后以孩子生命的终结为结束,没有哪个家长能忍受这样的伤痛。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我们穷极一生,最大的愿望无非是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喜乐。
但我们身边,却存在这样一个不定时炸弹——“校园欺凌”,威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人心生恐惧!
曾经看过一组惊人的数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报告显示:
全球有32%的学生近一个月内,至少一次被学校的同龄人欺凌,每3个学生中就有1个曾遭受过同学的欺凌。
欺凌事件,不仅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重创,甚至会毁了他们的一生。
《和陌生人说话》访谈节目中,一位叫王晶晶的女孩讲述了她被欺凌的经历。
有一天,班里两个男生闹着玩,不小心把她的杯子打碎了。
然后她同桌随口说了一句:这个杯子三百多,你们惨了。
本来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却招致了王晶晶后面长达数年的厄运。
她遭遇了语言上的谩骂、造谣,被冠上“神女”称号......再到肢体上的欺凌。
这种的欺凌维持了近10年,王晶晶说:
“我是一个被妖魔化的形象,我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妖怪、怪物,他们不会考虑我的感受。”
她曾因这些伤害而患上抑郁症,甚至试图伤害自己,但最后,也没得到欺凌者的道歉。
看完她的经历,晨妈只觉魔幻,谁能想象得到:
一个由杯子引发的欺凌事件,几乎毁了这个女孩的一生。
或许“欺凌者”长大后,回忆起这件事,觉得自己没做过分的事,一切只是年少无知惹的祸。
但一句年少无知,却给女孩造成了终生阴影,让她走在路上时,都会心生恐惧:
害怕人群中有人认识她,对她散发着恶意......
这时候,又有谁来抚慰一个被欺凌者漫长岁月的痛苦与恐惧呢?
看似细小的隐性欺凌,也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终成为压垮受害人的一片片雪花。
有家长立刻举手:“这题我会!我们家从小教孩子,有人欺负你就打回去!不担心孩子会被霸凌。”
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并不是到了“动手动脚”的地步,才叫欺凌。心理学研究表明:校园霸凌已经成为危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一大凶手。
那些无声的排挤与孤立、恶意的谣言与外号……各种PUA(精神暴力)、来自集体的恶意,更摧残孩子的心灵。
承受这些“隐形的欺凌”的孩子成讨好型人格、导致自卑、患上社交障碍、儿童抑郁症……整个学生生涯,逃不开校园霸凌、暴力的阴影。
孩子被欺负,是家长们最不乐于所见之事,其结果无异于在家长身上捅刀子。
但不愿看到,并不意味着欺凌永远不会发生,如何教孩子面对各种“显性和隐性”的霸凌,免受伤害?
今天推荐的这套《对霸凌说“不”系列绘本》(全10册)就是来帮助孩子解决这个大隐患的!
这套绘本用10个故事,带3-10岁的孩子正确认识10种霸凌行为、建立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于未然:
如果孩子已经有厌学、交不到朋友、讨厌幼儿园的小伙伴等迹象,可能已经身陷囹圄!更要多读一读这套绘本。
书中用贴近现实的故事,教孩子遇到各种欺负人的行为,具体应该怎么做;当矛盾升级时,又该怎么化解呢。
比如《我不喜欢被恐吓》中,阿虎用弹弓打我、抢走我的圆珠笔,还用语言恐吓我不许告诉老师。我吓到晚上噩梦。
爸爸教我这样做:
全书基本涵盖了幼小阶段,孩子之间容易出现的“欺负行为”,从初露苗头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作者都想到了!
以暖心的绘本故事,让孩子打开心扉、重建信心、积极解决问题;才能扫去孩子心中的阴影,学会爱自己,享受校园生活。
书里还有超多细节:比如“小提示”里的内容,就是为家长准备的。
为父母细分各类霸凌行为、和其表现形式。比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阶段,最容易出现的“财物霸凌”。谁小的时候没被抢过笔和橡皮呢!
提醒父母,被欺负过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什么状态,作为家长有什么可以为孩子做的。
每册书的最后,还有一篇完整的“应对方案总结”。内容包括孩子该怎么应对;家长应该怎么办,甚至如何和校方沟通等,为孩子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保护机制。
全文内容标注拼音,还能扫码免费听书,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亲子共读,孩子也能先自学起来!
这套反校园暴力的《对霸凌说“不”系列绘本》筹备三年,收到样书的第一时间就来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