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壶天地大艺多精美韵尤长

浅绛彩花鸟诗文方形壶

浅绛彩山水花鸟纹半月瓦当形壶

浅绛彩山水人物纹方形提梁壶

浅绛彩逸士鹤鹿纹六方形温酒壶

浅绛彩刘海戏金蟾纹龟形壶

宋人徐玑有名句曰:“诗清都为饮茶多。”被誉为岭南地区收藏与研究浅绛彩瓷领军人的程浩,正是因为饮茶而渐入浅绛彩壶专题收藏天地,所藏浅绛彩壶达到多把,在岭南地区可谓首屈一指。

作为一名学者型的藏家,程浩深深沉醉于浅绛彩壶精致的器型、精美的画工、精到的诗文中。因此,继两年前推出《瓷器上的中国文人书画——陶趣斋藏浅绛彩瓷及相关彩瓷鉴赏》之后,程浩又将于8月底出版新作《龙芽齿留香浅绛画韵长——陶趣斋藏浅绛彩百壶品鉴》。该书阐述了浅绛彩壶的历史沿革和蕴含的文人雅趣,程浩还为每把壶配小诗一首,诠壶释画解意,可谓“诗兴皆为壶而发”。被文化部授予“文艺泰斗”称号的97岁老先生陈柏坚也忍不住为该书作序。

如此,就随记者走进程浩的浅绛彩壶世界吧。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江粤军

品茗渐得乐赏

著作更添机趣

因为《瓷器上的中国文人书画——陶趣斋藏浅绛彩瓷及相关彩瓷鉴赏》一书,早就知道程浩喜欢收藏研究浅绛彩瓷,其藏量达到余件。但他致力于浅绛彩壶的专题收藏,却是这次才得以一窥堂奥。

程浩表示,玩壶、赏壶、藏壶、咏壶,始于喝茶。二十年前,为了减轻工作压力,从不喝茶的他开始学会啜茶。退休以后,因为有余闲又有收藏同道,每每邀三五知己,品茗雅集。品得多了,竟渐渐地就成了“茶翁”,不仅陆羽的《茶经》百读不厌,而且对浅绛彩茶壶日益着迷。于是,从最初的喜茶、到“瘾”茶、再到“茶迷”,进而又“沦”为“壶痴”,日积月累,竟“集壶成塔”,收藏了多把做工精美、书画相生的浅绛彩壶,当中不乏孤品罕器。因此,这又激发了他深入研究写作的兴趣。

75岁,站立了近一年时间,程浩终于完成了《龙芽齿留香浅绛画韵长——陶趣斋藏浅绛彩百壶品鉴》一书。说他早就领今天办公潮流之先,那是一点不虚的。就在他鉴赏浅绛彩瓷的高台上,搁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几年来,他已经站着完成了三本专著,除了姊妹篇的两本浅绛彩瓷专著,还有此前的一本海上丝路的专著。“因为有高血压,坐着不好,在太太的监督下,就一直都是站着写。”程浩笑道。或许正是这一“高招”,使他驻颜有术,根本看不出来已到耄耋之年。

《龙芽齿留香浅绛画韵长——陶趣斋藏浅绛彩百壶品鉴》一书,共收录了程浩收藏的浅绛彩壶把,其中晚清至民国时期把,20世纪50年代初期2把,名家名人作品约占三分之二。程浩表示,浅绛彩壶最早出现应该是道光年间,他藏有一把。但发展到高峰期,是在同治、光绪年间。这个时期的浅绛彩壶,艺术成就最高,产量较大。“浅绛彩瓷的审美核心在于‘瓷器上的文人书画’,不是工匠之作,也不是流水线作业,从构思到完成都是一人完成,饱含个人情感及思想,浅绛彩壶作为其中的独特品类,文人特征突出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工艺上,品种多样,造型独特,不少为馈赠亲友专门创作;二是在书画上,字、画都非常有文化气息,底蕴深厚。”

在程浩的收藏柜子里,可以看到几款比较基本的壶型:一、僧帽壶,像夏天的僧人戴的帽子,盖子的沿超过了口,所以也叫草帽壶。“这种壶产生在同治到光绪年间,只要是真品,根据壶型就可以断代。”二、钟形壶,主要出现于光绪年间,宣统年间还有一些品相不错的。三、瓜形壶(有棱的叫瓜棱壶),多数是西瓜形的,少量为冬瓜形的。四、方形壶,有四方、六方等形状。五、手执壶,奇的是有的壶有左右对称的双抓手(把柄)。六、筒形壶,比较接近当代坊间常见的壶。尤其令人眼球发亮的是各式各样的异型壶,它们就更为珍贵了。

壶上可窥世风

一把情义无价

拿起每一把异型壶,程浩的眼里都溢满温情,口中则滔滔不绝。像浅绛彩山水花鸟纹半月瓦当形壶,就是极为罕见的,目前程浩还没见到同款,只知道紫砂壶中有类似器型。这一件半月瓦当形壶的把手和壶盖都没有了,属于残缺品,但程浩参考了紫砂壶型资料,请人以纯银复原了壶把与盖,以呈现其完整样式,修旧如旧。

还有浅绛彩逸士鹤鹿纹六方形温酒壶,六角形的壶身就不容易做了,这件作品还有内胆。壶身上的字画和壶胆的画出自清代后期两位浅绛彩名家胡炎、罗旸谷之手,也是极难得的。壶身上共有三幅画作和三幅书法,为了释文不出差错,程浩请了全国诸多专家帮忙解读把关,尤其是文字学方面的专家,反复考订核实。

而程浩特别珍爱的,当属浅绛彩刘海戏金蟾纹龟形壶了。这一由光绪年间御窖厂画师及书法大家王昭明创作的作品,小巧玲珑,匠心独运,壶身呈六棱龟背形,乌龟的头部夸张变成壶的流,龟的短尾巴夸张变形成为把,烧制难度极高。“一般的浅绛彩壶,出窑率只有百分之四五十,这个就更低了,只有百分之十几。因为这个无法拉胚而成,要一片一片衔接在一起,烧制过程中容易变形开裂。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手工制瓷业的最高生产力水平。”

另外,壶身所绘为王昭明最喜爱和擅长的故事题材——刘海戏金蟾。但他笔下的刘海,跟人们所熟悉的憨态可掬已大异其趣。他把刘海处理成猪八戒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当时社会上流行好逸恶劳、不劳而获之风,王昭明通过作品讽刺了这一世情,很深刻,也很有超前意识。你看刘海痴呆呆地守在‘丝瓜井’旁,美滋滋地幻想着金蟾大把大把地为他吐钱呢﹗这个‘另类’的刘海形象,可谓入木三分,振聋发聩。”

这一把从器型到画面都别具一格的浅绛彩壶,估计全国都很难找到第二把了,所以程浩将其用作书的封面。

光绪年间,瓷画家李明岚专为时年27岁的段祺瑞创作的浅绛彩花鸟诗文方形壶,也在孤品之列。这件仿青铜器的“天圆地方”壶,含四平八稳之意。画面上的花瓶、云梯、书山、果实等,隐喻以书为径,读书做官,平步青云,必得善果。诗文“腹稿抽丝捷,心花斗色妍”,虽溢美而文辞优雅。因此,该壶也极具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这件作品上面有火漆印,说明经过文物商店后才进入藏家手里,到我这里时,是用早年收的一件晚期官窑盘子加上一些现金才换来的。”至于光绪年间御窑厂画师李蕴辉为岳父大人祝寿专做的浅绛彩山水人物纹方形提梁壶,更可谓情义无价了。

李蕴辉画工精湛,所绘人物常用“逸笔法”,该壶上就画有一幅“李白一杯人影月”,隐喻喜欢喝酒的岳父酒量堪比太白,而且诗才敏捷,构思奇巧;另一幅为“老当益壮”,以老梅绽新蕾赞誉老岳父身体健硕。另外,题诗“夜半归来月正中,满身香带桂花风。流萤数点楼台静,孤雁一声天地空”也极潇洒飘逸,“西蜀子云斋”几个大字更是任性恣意,让人如见李蕴辉创作时的盎然兴致。

收藏自有准则

十条“准则”可循

浅绛彩壶具有如此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在收藏上要秉持什么样的基本准则呢?

程浩表示,从画家名头上选择,一般来讲,大家优于名家,名家优于小名家,小名家优于普通作者;从绘画题材上选择,一般来讲,山水优于人物,人物优于花鸟,花鸟优于博古(文房清供)及其他,但也不绝对,要具体实物,具体分析,按质评级,择优论价;从使用对象上选择,一般来讲,供宫廷、贵族、士大夫、文人等使用的,优于供平民百姓通常使用的,供送礼用的礼品壶优于普通自用或民用的壶;从画风画法上选择,一般来讲,创作画优于工匠画,写意优于写生写实,写生写实优于临摹,动态优于静态,狭义(纯粹)浅绛画法优于广义(复合型)浅绛画法等。此外,壶的使用功能越多,制作工艺要求越严,壶的颜值越高,绘画和书法水平越高,且存世量越少,其收藏价值就越大。

他给出了收藏浅绛彩壶应着重抓住的十大品类,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

1.浅绛彩名家壶;2.浅绛彩孤品壶;3.浅绛彩早期壶;4.浅绛彩异型壶;5.浅绛彩双款壶(指壶具上既落有作者或赠壶人名款,又落有受赠人名款等);6.浅绛彩礼品壶;7.浅绛彩全品壶;8.浅绛彩套装壶;9.浅绛彩文物壶;10.浅绛彩精残壶。

题识:龙芽春煖,雀舌香浓。腹稿抽丝捷,心花斗色妍。

壬辰(光绪十八年,年)秋月,祺瑞仁兄大人雅品弟明岚赠印

题识:聘钧,昔臣有功于国者必昭其功,而勒诸金石名聘钟焉!伯作宝尊器,右伯宝卣其三焉,时在丁丑(光绪三年,年)仲秋月樵人胡炎题印(樵人)宝和钟,节临薛尚功款法作宝和钟之字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