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中兴只是开始中国不能被美国芯

今天,中国虽然逃离了任人宰割的暗黑丛林,但被人牵制的激流险滩还必须蹚过。

在合适的时机抛开外部“拐杖”,铆足干劲抢占科技制高点,这是我们最务实的选择。

“发展国产芯片,这事不能再拖了!”

连日来,这样的感叹频频见于舆论场。4月17日,美国对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祭出制裁“杀手锏”。

根据制裁内容,美国企业在未来7年内禁止向中兴销售元器件、软件和相关技术。

事实上,中兴被美方“封杀”并非首次。

年,美国政府就曾以违反相关出口禁令为由将其列入“黑名单”。历经一年多的艰难谈判并支付8.92亿美元的巨额罚款后,中兴才艰难平息了这场风波。

如今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短兵相接之中,美方挖空心思为我们制造麻烦,中兴不幸成为靶子之一。

美方明面上给出的理由是中兴在落实两年前的协议时打了折扣,对少数员工处罚不力。

且不谈上述说法有多少不尽不实之处,即便真有其事,美方这种“高射炮打蚊子”的反应也经不起任何推敲。

业内人士直言,美国挑起 实则剑指“中国制造”。

通讯行业位列其中,作为行业巨头的中兴遭遇此劫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不惧 、手中牌也很多,但必须承认,中国在芯片和元器件领域仍然较为弱势,核心技术仍是我们的 “命门”。

置身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均可互通有无。如果单纯从成本角度考量,自主研发创新的“性价比”确实不算高。

反观现实,亦不乏中国企业在外部采购的便捷与自主研发的费力之中,选择了前者。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制笔大国,却要海量进口圆珠笔笔尖的球珠。

症结并不在于球珠所用钢材的生产技术难到无法攻克,而是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企业没有十足动力去研究。这种选择在一定发展阶段显得颇为合理,但依赖外部技术的惰性思维一旦养成,则随时会有致命危险。

事实证明,如果核心部件都是舶来品,一台电脑就只能赚“一捆大葱的钱”,更重要的是,世界供应链在政治面前是脆弱的,一旦出现大国互搏,开放的大门往往会轰然关闭。只有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关键时刻才不会受制于人。

没有国家甘愿把核心技术拱手让人,真正的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花大价钱也买不到。突破了自主创新,才有谈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长期处于追赶者的状态。回顾这一路走来的峥嵘岁月,我们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体会尤为深切,也殊为感谢先驱们对发展航向的准确把舵。

在一穷二百之时咬紧牙关自主研制出“两弹一星”,构建完整工业体系;在各方面条件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就敢攻关“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完成一定积累后又马不停蹄研制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

正是永不停歇的艰苦奋斗,中国人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也正是这种“越封锁越强大”的现实规律,让我们有了应对国际政治波谲云诡的底气。

今天,中国虽然逃离了任人宰割的暗黑丛林,但被人牵制的激流险滩还必须蹚过。

如果说,在发展底子太薄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适度地以市场换技术;那么,当我们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中国企业即将同世界名企比拼一二时,“拿来主义”就必须被摒弃了。

尤其当下,“弱肉强食”“零和博弈”等现实法则依旧盛行,中国所处的环境实则危机四伏。

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国外供应商的信誉和经贸往来的便捷,更不能被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政策的时松时紧而打乱节奏。

在合适的时机抛开外部“拐杖”,铆足干劲抢占科技制高点,这是我们最务实的选择。或许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会经历阵痛,但这个困难期肯定能够熬过,结局将是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再上台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