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00后画圆珠笔画的天才,4年之后蜕变,如今油画让人拍手叫绝
他叫凌云登,今年20岁,作为00后他,成名于16岁。
他15岁那年,还在上初中,因为热爱绘画,在山村这种物资相对贫瘠的地方,他最方便买到的就是圆珠笔。
于是用圆珠笔展开了一系列的创作,绘制的形象,也都是身边随处可见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他的作品在网上传开了,央视报道、人民日报转发,各大地方媒体密集性的报道了他的事迹。
在最红的一年里,他选择闭关学习,关了微博,卸载了手机里的聊天软件,拒绝了一切采访邀约。
这样反常的举动,让大家都无法理解。
凌云登15岁时的作品《孤独的堂弟》
他说,他有一个梦想,他想让中国的艺术走向世界,他想让自己的作品挂入罗浮宫。
但此时的他,太弱小,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而外面名利,就是他成长的绊脚石,他没有时间留恋这些烟雨。
凌云登在画油画
闭关三年后,他上了大学,他圆珠笔画画得少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创作油画,并学习国画中的精髓,以油画为载体,来画中国的大好河山。
凌云登15岁时圆珠笔作品
《华山》布面油画丙烯×80cm
这是凌云登现阶段的油画作品,作品取材自中华的大好河山。直观上看,他的油画中有很多国画的影子。
有很多人,总以中西合璧为噱头,来炒作卖弄,但凌云登的画,没那么简单。
五大佛教名山之《雪窦山》布面油画丙烯×90cm
在正式解读他的画之前,还是先卖个关子,讲讲为何凌云登要画山水。
凌云登在小时候,常常哭闹,他的爷爷就会带着他就看家乡附近的大山。
每次看到这些山,凌云登就止哭为笑,他自小就很享受看山的这种氛围。
他爷爷告诉他,每一座山,都有着属于它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使命。
五大佛教名山之《五台山》布面油画丙烯×80cm
在他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他的爷爷永远离开了他,但他爷爷的话,却犹在耳畔陪伴着他走过艰难险阻。
也正是喜欢看山的缘故,他先接触了书法、国画,从这些国粹里,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秀色漓江》布面油画丙烯×90cm
当下的艺术氛围,特别偏向于西化,而我们的传统艺术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总是变了味,说到底,还是对传统艺术没有吃透,人们浮躁急于成名,在自己的艺术理论构建还未完善之时,就慌忙拿出来炒作包装。
所以整个艺术市场中,油画艺术依旧是主流。
五大佛教名山之《九华山》布面油画×70cm
凌云登心中有一个想法,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方式,来挖掘传统书画艺术中的精髓,通过主流的油画工具为载体,将中国文化承载其中。
但这一切的前提,必须吃透国画艺术的精髓。
《巍巍峨眉》布面油画×80cm
唐代书画家张璪有一句话叫“外师造化,中的心源”,这句话很好的在凌云登的作品中体现了出来。
他的油画不是写实的油画,大自然的山川固然精彩,但是照搬到画中,没有任何价值,而凌云登把自己内心感受到的美,以颜色和形体高度抽象的形式,概括到画布上,看似是山水,实则为情绪。
当然这层解读,仅仅是一方面。
如果我们把这幅《巍巍峨眉》放大30倍。
《巍巍峨眉》局部放大30倍
你会看到上面这个情景,画面中呈现的已经不是山了,而是从宇宙中鸟瞰地球的视角,有山川、湖泊、小岛、大地。这种以小见大的绘画手法,还是首次见到。
他想用这种方式告诉世界,中华的地界,地大物博,海纳百川,包容万物,囊括六合。
中华的文化同样兼包并蓄、博采众长。他山川系列的作品都是这种以小见大的绘画手法创作。
五大佛教名山之《峨眉山》布面油画×90cm
他用走近是世界,远看是大山的方式,圆了自己的梦,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他的作品,给一些鼓励和支持。
曾有一些网友看到这些作品,表示好的让人拍手叫绝,很多收藏家也看好他的发展,并且多幅作品已被收藏。
五大佛教名山之《峨眉山》局部放大20倍
当然这样的成绩,也离不开前人的提携,年9月份,凌云登参加厦门的东盟艺术节,作为国内最年轻的艺术家代表,受到主办方和国内外艺术家的赞赏。
著名艺术家里燕、黄季霜老师对他十分欣赏,在绘画上给与十分珍贵的建议。
《泰山》布面油画×80cm
本文这些插图也都是凌云登的作品,就当是一次线上的展览,接下来就请大家自行欣赏。
《嵩山》×80cm
《衡山》布面油画X80cm
《鱼尾峰》布面油画×60cm
《黄果树瀑布》布面油画×90cm
《千山桂林》布面油画×60cm
本文由聆微艺术独家撰写,欢迎转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