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籍务工群众我们在上虞打工挺好的

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323/4595546.html

据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社局提供的数据,身份证以或开头、在上虞企业参加过社会保险的会泽籍务工群众累计有人,其中目前还在正常参保的人,分布在家企业。

李波和徐永艳夫妻一起在上虞务工。

会泽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在绍兴市上虞区采访期间,探访了会泽籍务工群众较为集中的谢塘镇,在当地打工和生活的会泽人约在六七千人左右,这其中又以者海人居多。他们聚居在一起,说着会泽方言,按会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在远离家乡公里的地方快乐地生活着。

谢塘是一个民风纯朴的人文古镇,晋太傅谢安曾在这里居住经商。当地人才辈出,诞生了我国著名导演谢晋、原上海交大校长谢绳武等众多杰出乡贤。谢塘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受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的辐射,集聚了化工企业12家。在谢塘镇务工的会泽群众,大多数都在化工企业工作。

下班后,务工青年在参加体育活动。

李波和徐永艳就是众多的会泽务工夫妻中的一对。

李波,年生,大井镇元塘村人,年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来上虞打工,现在企业任班组长。李波说:“刚来的时候,我第一个月领了元,第一次体会到钱来之不易,父母供自己读书真不容易。”

李波的妻子徐永艳是迤车镇迤北村人,今年32岁,和李波同岁。她也是高中毕业,年到上虞区务工,现在一家化工企业当文员。小徐戴着眼镜,文文静静的,在浙江待久了,皮肤显得细腻而白皙。她说:“我在过三个厂,都是做文员。我们一起来上虞的两三个同学,现在都在这边买了房,把父母和家人带过来了。”

李波清清瘦瘦的,外貌上看起来就像个刚高中毕业的学生,不像已经打工13年的样子。他说:“我们是一家6口在这边,父亲和我们两个有收入,每月总的有两万多元的样子。母亲负责接送孩子上学、做家务,生活很稳定。”他们有两个孩子,女儿年出生,现在读一年级。儿子年出生。

年,李波买了车。年,又在谢塘镇买了房,9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入住后约合90万元。看到李波在浙江挣了钱,这几年,陆续有亲戚朋友跟他过来打工,到现在,他们已经带出来40多人。

李波说:“在这边买房的很多,车几乎都有。很多人买房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孩子上近一点好一点的学校。”谈到未来的打算,李波说:“到孩子上初中以后看情况,能考上高中的话就继续在这边,如果没有把握上高中就回老家读。父母年纪大了想回去,自己还是想回家乡发展。”

徐永艳说,在谢塘镇有两万多外地人,会泽人占三分之一左右,大家相互照应,都很团结。今年回家过年的人少,响应政府号召留下就地过年的多,整个镇都很热闹。很多人的家庭观念都相当强,觉得一家子要在一起,不愿再让孩子在老家留守。在谢塘镇的会泽群体中,有不少专门带娃的老人,他们负责做饭和接娃上学。有一家甚至把80多岁的老人都接来这边生活。会泽人肯吃苦,不少50多岁的人从工厂下班后还会在家里再做点小手工,如加工圆珠笔、雨伞等。有一户人家,每月加班做手工都要挣三四千元,供着两个大学生上学。

天冷的时候,云南人喜欢在室外用火盆生个柴火,烧到无烟后再端回家烤,顺带烧洋芋吃。在这里,专门有人做洋芋生意,拉会泽洋芋来卖,家家买洋芋时都是一口袋一口袋地买。“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影响会泽人对洋芋的热爱。”徐永艳笑着说。

采访中,给记者最深刻的感受是,和大多数只能从事临时性、辅助性工作岗位的上一代打工人相比,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打工者,他们的思维方式、工作岗位和生活方式都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徐永艳说:“我现在的工作也很具有挑战性,有时会有外国客户审计,也会有面对一大堆英文资料一窍不通的时候,但是都会想办法解决。在工作中一边干一边学,随时都在提升自己。”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会泽县委县政府以扎实的工作举措,为全县45万农村劳动力及脱贫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循环的倍增效应,年劳务经济收入突破亿元,实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会泽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陈耀邦

编辑:段国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