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 http://m.39.net/pf/a_4780806.html
01国产半导体产业现状
大家都知道,中国科技产业长期以来饱受“缺芯少屏”的困扰,进入新世纪后,以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为首的显示企业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解决了液晶屏的难题。芯片就成为中国科技产业升级最大的“拦路虎”。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统计,年中国芯片的进口金额高达亿美元,进口数量达到.34亿颗,是中国第一大宗进口商品。尤其是在存储芯片领域,基本被美国和韩国的企业垄断,比如三星、海力士、美光、西部数据等。因此芯片半导体产业已经成为美国打压“中国制造”战略的关键利器。
像前段时间中国的龙头企业华为就遭受了美国在芯片供应链上的打击,美国出台新的规定禁止华为购买用美国技术和设备制造的芯片,导致华为的手机业务大受威胁,今年的旗舰机Mate40系列都有可能无法预期发布。
02国产半导体巨头投资亿造芯
中国从年开始布局扶持半导体产业,把半导体列为重点发展行业。并出台了《集成电路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出到年国产半导体芯片的自足率要达到40%,到年要提高到70%。在此情况下,国内一大批芯片企业破土而出。
据日经新闻报道,国产半导体巨头紫光集团将于年内开工建设DRAM内存工厂,正式进军DRAM存储领域,争取在年量产,投资额是惊人的亿元!要知道今年中国半导体市场的规模预计也就亿元,据悉这笔投资将分成10年分别投入。这一次紫光集团要放大招了,能否一举打破美国日本韩国的寡头垄断呢?
03紫光的造芯大动作
紫光集团的前身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从前几年逐渐转型成以半导体产业为核心业务的大型高科技企业,被称为芯片“国家队”。紫光集团第一个大动作是收购整合了国内两家手机处理器厂商——展讯和锐迪科,组成了紫光展锐,目前是全球第三大手机处理器供应商,仅次于高通和联发科。
第二个大动作是紫光NAND闪存行业,在此之前,国内所有的存储芯片几乎%依赖国外进口。年紫光集团投资成立长江存储,正式进军NANDFlash闪存行业,从年到年,长江存储相继推出了32层、64层3DNANDFlash闪存芯片,实现了国产闪存芯片零的突破。
长江存储在NAND闪存领域立足后,紫光集团又把目标对准了DRAM存储。几个月前紫光存储宣布将NAND业务转移到长江存储,然后聚焦DRAM存储业务。年国内规划了三大存储基地,分别是武汉的长江存储,合肥的长鑫存储以及福建晋华。其中长江存储专注NAND闪存,合肥长鑫和福建晋华专注DRAM存储。
但是如今三大存储工厂只有长江存储发展还不错,福建晋华被美国打压,连生产设备都无法采购,技术合作方联华电子也不再转让技术,合肥长鑫则受制于成本和良品率没有寸进。于是资本雄厚又有技术底蕴的紫光再度挑起了DRAM产业的重担。
04日本半导体“教父”出山
年紫光存储成立日本子公司,把日本原尔必达社长坂本幸雄请出山担任紫光存储日本子公司的CEO。尔必达原本是日本唯一一家DRAM制造商,前身是NEC(日本电气)与日立的DRAM业务合并而来,20年前在DRAM行业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年在半导体行业周期性下滑时,被三星用价格战击败,最终被美国美光收购。
坂本幸雄正是尔必达破产前的社长,在半导体行业有30多年的从业经验,被誉为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教父”,但是被三星搞垮是他这辈子职场生涯的污点。此次出山被日本媒体解读为是向三星“复仇”。目前在坂本幸雄的带领下,紫光存储日本子公司已经组建了多人的团队,都是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精英人才。
05无惧美国打压
总体来说,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打压有利有弊,或许现阶段我们会经历阵痛,但是晚痛不如早痛,美国的打压更是我们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的催化剂。以前德国说中国造不出盾构机,如今中国的盾构机占领全世界80%的市场份额。以前他们说中国连圆珠笔芯的钢材都造不出,后来太原钢铁生产出了让全世界的制笔产业几百年都用不完的钢。
这一次的质疑又轮到了芯片产业,DRAM内存又如何?3DNAND闪存又如何?光刻机又如何?以前咱们打着算盘造了原子弹,现在照样可以“打着算盘”造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