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我一直坚信
声音里有一条秘密通道
可以直抵心灵
——《为文有时》
周晓枫,有读者说读她的文字像极小时候吃大白兔奶糖,慢慢地嚼,香甜的滋味一点点涣散开来,逐渐侵蚀,逐渐占据。还看过一个颁奖词:她的作品文体精致、繁复,别出心裁,语言丰赡华美,充分展示书面语言的考究、绵密和纯粹。而在我眼中,她是那种天才写作,似乎所有的事情从眼前一过,就可以波斯细密画一般留在纸上。
中国散文季在日照举行,其中的山东女散文家沙龙分享会上,我们有一场对谈,谈话主题是“散文之我”。
晓枫觉得散文里的我不是我们之一,不是和大家一样的声音,而是哪怕声音再弱小,甚至高音走音,也要有只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味道。
这使得散文天生有一种吸引力,其个人情味、独一无二的气息、唯“我”独有的思量,耐人寻味。即便主题是非“我”的文字,其心胸宽窄、情绪真伪,都在文字中。
从另一面说,这也是散文的宿命,独“我”的美存在的同时,背靠背是“我”之羁绊。换句话,你有多高,你的散文就有多高。
晓枫的办法,不管你是通过阅读,还是通过生活的体验,首先要对自己内心有一个深入地挖掘,但不是说你在家里,把圆珠笔什么都咬破了,就能够发力,就能变成一个更超拔的我,这是一种傲慢。只有对自己有充分诚实地挖掘,同时又像战地记者一样去贴近他人的生活,贴近世界万千的生命,你才能把自己变得不一样。
“笔触这个词,第一是你要碰到它,你的笔才会不一样。第二是有触感的,你写完了以后是带着你的狂喜也好,带着你的悲伤也好,总要带着你的触感去表达,文字才有力量。”
写关于动物的童话时,晓枫去动物园做志愿者,她说,你在那些动物身边流连时,只有平等甚至更低微地去面对你的写作对象,它才会向你缓慢地开放那些对他人隐藏的秘密。
晓枫调侃自己老记不住事儿,说是天生的生理缺陷。但她在任何时候都随身带着本,包括睡觉时,旁边手机都是可以给自己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