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车轮竟然是日本和德国造的?他们曾背信弃义断供高铁车轮,打算以此来要挟中国,我国是如何应对的?结果怎么样了?
一位业内老外这样嘲笑我国:“中国高铁很厉害吗?没有日本和德国的轮子,中国的高铁压根跑不起来!”
这话是真的吗?高铁的轮子有这么难造吗?
高铁的速度一般都在公里/小时以上,动车的车轮与铁轨有摩擦,摩擦会产生高温,速度越快,温度升的就越快。高铁在刹车时轮子与轨道摩擦产生的温度能达到摄氏度以上,虽然这个温度没有超过钢铁的熔点,但是高温会导致材料的强度下降,如果轮子不达标它的表面就会产生热裂,甚至是钢材剥落的情况,这对动车的危害是极大的。
年,德国ICE-1高速列车出轨,这次事故造成人死亡,多名乘客受伤。事后有关部门调查发现,高铁出轨的原因是动车组的一个轮子钢材剥落,摩擦和高温很容易导致金属疲劳。
目前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能够生产高铁轮子的国家只有德国和日本,世界第一的美国也没有这个技术生产合格的高铁轮子。
中国高铁动车组使用的轮子真的是从德国和日本进口的吗?
搁以前还真是,我国的高铁起步时间很晚,前期中国高铁的设计模仿的是日本,一些核心的零部件直接从外面进口。后来我们用市场换技术,采购德日两国的高铁零部件,换取与高铁制造有关的生产线。从德国和日本购买相关的设备后,我们就可以自己生产高铁轮子了。
近两年美国在科技上围堵中国,德国和日本受美国牵制,也加入了科技围堵战队。美国可以拉着韩国和台积电对中国大陆搞芯片封锁,日本和德国的半导体工业不发达,不能跟进。找来找去中国只对高铁的轮子依赖度很大,这下德国和日本认为找到了中国高铁建设的命门,直接断你的轮子,看你基建狂魔怎么办?
说实在的,德国和日本的高铁轮子价格很实惠,这是中国一直选择购买的原因。一组高铁轮子价格为10万元左右,中国高铁如果保持目前这个体量,那么每年要消耗组轮子。这些都是被用来更换寿命到期的动车车轮,总价格差不多为27亿,这和半导体芯片、石油进口额度简直没法比。27亿连医疗器材的进口都比不了,这也是我们没有自己生产的原因。
现在不一样了,德国和日本想在上面做文章,让中国高铁跑不起来,他们的险恶用心能够达成吗?
显然是不能的,早在年鞍钢集团就研发出了耐疲劳的动车轮子,可以在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因为德日两国供应商的垄断,鞍钢集团想吃这块蛋糕并不容易,他们设计出来的中碳硅钒微合金化D2车轮比国外同类型产品还要好。因为小批量生产,价格要比德国和日本的要贵,因此这种轮子装备的不多。
现在不一样了,德国和日本要主动让出市场,不知道鞍钢集团对此会做出何种感想,困了刚好有人递枕头。
其实我们使用德国和日本的车轮,主要是因为它的价格相对合理,就和圆珠笔芯一样,不是我们做不出来而是没有必要。以前网上有大量的人造谣中国生产不出圆珠笔滚珠钢材,结果太钢烧了一炉子,差点把国外几个圆珠笔滚珠供应商搞破产。动车轮子也是一模一样,它比圆珠笔滚珠要好一些,如果鞍钢集团接下全国的订单,它一年赚十几个亿毫无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在研制磁悬浮列车,这种车的轮子不与轨道接触,与轨道不会产生任何摩擦,这样的轮子寿命更加长,这下德国和日本生产轮子的企业就要破产了。外国人总是这么傲慢,以为中国离不开他们的高端产品,每当一个国外研发团队搞出新技术后,他们往往不申请专利也不公开生产流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垄断市场。
这种套路放到印度这样的国家还可以,在中国完全不行。中国人喜欢自立更生,外国搞封锁我们就自己造,封锁的越久我们能突破的东西就越多。
过去的大环境对于中国来说比较“友好”,只要有钱都能买到想要的东西,这反而削弱了我们的研发能力。现在欧美在给我们打预防针,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像高铁的车轮一样,提前做好技术储备避免被卡脖子。
目前国产高铁车轮在材料、冶金、检测技术上都比德国日本的强,已经开始出口到国外。德国和日本慌了,中国生产的高铁车轮价格更加便宜,年国产D2高铁轮组创下了连续行驶60万公里无故障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