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数千家制笔企业、数十万从业人口、四百多亿圆珠笔的产销量……
中国也是无可争议的制造大国,年中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7.44%。今年前八月,我国机械工业实现利润1.14万亿,贸易顺差达到亿美元,可以说数据非常漂亮。
可就是在这一串串精彩的数字背后,却有一系列让国人尴尬的问题。年初爆出圆珠笔头上的小小的“圆珠”,目前全部需要进口。虽然随后山西太钢不锈公司宣布已经突破“圆珠”制造难题,但是目前还没有量产。近日,在济南智能制造研讨会上,国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蔡惟慈又告诉大家一个揪心的问题,我国高端机械中小小的螺栓几乎需要%进口!
近年来,神州飞天、歼机升空、蛟龙入海、高铁出国,国人无不欢呼雀跃、倍感骄傲。但一自豪的背后,却也有核心技术、尖端科技、高科材料过分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上述的四大件,我们国家只是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其实众多的部件和技术仍然需要进口。
低端出口、高端进口仍是不争的事实,背后的原因其实大家也心知肚明。许多企业、甚至科研机构急功近利,认为研发高端设备投入大、时间长、利润微薄,远不如拿来主义,造成低质假冒产品泛滥。
中国人不缺人才,更不缺尖端人才,众多大难题、大课题都短时间顺利克服,现在缺乏的就是长远眼光。德国机械传承百年、瑞士精工享誉世界,靠得不是鼠目寸光、眼前薄利。再者,放长远看短期的投入而产生的百年附加值效益,这笔账大家都懂,就是看有没有真正的工匠之心。
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大,也更精,尽快从一个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